刘禅真的是“乐不思蜀”吗真相是什么

日期:2023-10-1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汉昭烈帝刘备开创了蜀汉江山,虽然最后仍被曹魏所灭,但他仍不失为一代英杰。但是,英明的刘备偏偏生了一个不中用的儿子,也就是我们熟知的刘禅,刘备开创的蜀汉江山最后更是葬送在刘禅手中。但凡一提到刘禅,我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跟他密切相关的那个词语——扶不起的阿斗。也因此,刘禅成为了后世人心中典型的不思进取、昏庸无能的昏君形象。

  刘禅

  公元263年,魏将邓艾率军入阴平,克绵竹,直抵成都,蜀后主刘禅见大势已去,于是率群臣投降,自此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终于走向灭亡。刘禅虽然成了亡国之君,但比起那些亡国又亡命的君主,他的结局倒还不错。司马昭为了安定蜀汉军民之心,不但没有杀掉刘禅,反而将他封为安乐公。

  有一天,司马昭宴请刘禅和一众蜀汉降臣,为的是在宴席上试探刘禅有无叛逆之心。席间,司马昭特意安排一群歌女在刘禅和蜀汉降臣面前跳起蜀地舞蹈。蜀汉降臣们看后,触情生情,纷纷放下碗筷,失声哭了起来。而刘禅呢,不仅没有哭泣,反而吃得开心,喝得开心,看着一个个貌美如花的舞女,兴致盎然,完全忘了亡国之痛。司马昭在一旁偷偷地观察刘禅,看到他这般作态,才知道刘禅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对他的戒备之心也放松了不少。

  刘禅

  过了一段时间,司马昭还是不放心,再次宴请刘禅,决定再试探他一次。席间司马昭问刘禅:“君念蜀乎?”刘禅笑着回道:“此间乐,不思蜀”。在一旁陪侍的蜀汉大臣郃正听了,心里失望至极,他怎么也想不到,刘禅会这样回答司马昭。回去后,郃正对刘禅说:“刚才司马昭问您想不想念蜀国,您应该哭着说想念啊,指不定司马昭同情我们,还会放我们回去。”刘禅觉得郃正说得很有道理,便寻思下次这样回答司马昭。

  果然,没多久,司马昭又宴请刘禅,又问他:“君念蜀乎?”刘禅想起郃正的话,决定在司马昭面前假装痛哭,以博得司马昭的同情。可是,无论刘禅怎么使劲,就是哭不出来,弄得自己又好笑又尴尬。司马昭见状,失声大笑起来,说道:“这是郃正教你的吧。”没想到刘禅说:“晋王英明,正是郃正教我的。”此话一出,在场的魏国大臣全都大笑起来。从此,司马昭再也没有试探过刘禅,因为他已经彻底明白了,刘禅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糊涂人,这样的人即便给他一支大军,他也不可能卷土重来

  刘禅和郃正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上述之事正是历史上有名的典故——乐不思蜀。然而,近年来却有不少历史学者站出来为刘禅鸣冤,他们通过对一些史料文献的深入挖掘,透过历史的迷雾,找到了一些可以证明刘禅并非扶不起的阿斗的证据。那么,刘禅果真是扶不起的阿斗,还是另有说法,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

  一、“乐不思蜀”很有可能是刘禅演给司马昭的一出戏

  初看刘禅“乐不思蜀”的故事,只觉得这是一出笑话,但仔细分析,才发现这正是刘禅的高明之处。如果刘禅果真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出一副悲伤的样子,整日想着回到故国,这就真的能博得司马昭的同情吗?绝不会,因为在司马昭看来,这无疑是放虎归山,他日刘禅东山再起,岂不是又要与之交战。即便刘禅不是虎,哪怕是一只羊,羊在危急时刻,也懂得用后蹄去攻击敌人,.司马昭又何必自讨苦吃呢?相反,刘禅在司马昭面前表现得越是糊涂,越是荒唐,越是可笑,司马昭反而会对他放松警惕,更会留他一命。所以,“乐不思蜀”很有可能就是刘禅演给司马昭的一出荒唐戏,所谓大智若愚,就是这个道理。

  司马昭宴请刘禅

  二、刘禅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之一

  魏蜀吴三足鼎立,期间一共诞生了11位君主,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不是别人,正是众人口中扶不起的阿斗刘禅。223年,刘禅登基即位;263年,刘禅降魏。算起来,刘禅一共当了41年皇帝,这不仅在三国时代实属罕见,就是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不多见。在位时间超过刘禅的,局指可数,清圣祖康熙在位61年,清高宗乾隆在位60年,汉武帝刘彻在位54年,梁武帝萧衍在位48年,明神宗朱翊钧在位47年,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3年,紧接着就是蜀后主刘禅,在位41年。看看前面这几位君主,哪个是无能昏君?即便我们不能以此证明刘禅有治国之才,但若没有非凡的智慧,在那个乱世纷争的年代,刘禅岂能执政41年?更为关键的是,刘禅执政41年,其中诸葛亮只辅佐了他11年,失去诸葛亮的刘禅,竟还能执政30年,又岂能是昏君?单从这一点来看,刘禅就不是一般的君主。

  刘禅

  三、诸葛亮对刘禅评价颇高

  诸葛亮曾在《与杜微书》中对刘禅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朝廷就是刘禅,整句话说的是刘禅从小就很有仁爱之心,又很机敏,对贤士也很有礼貌。照诸葛亮所说,刘禅哪里是一个昏庸糊涂的人,明明就是一个贤主的模样。有人说这是诸葛亮恭维刘禅的话,如果真是恭维之语,诸葛亮大可以说得更夸张一些,大可以把刘禅说成是千古明君,而以诸葛亮的为人,想来实在没必要去恭维刘禅。所以,通过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我们也可以判断,刘禅不是昏庸之人。

  刘禅和诸葛亮

  四、刘禅具有远见卓识

  诸葛亮是北伐的坚定拥护者,更是实施者。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无非是为了实现他“攘除奸凶,兴复汉室”的夙愿。但蜀后主刘禅却并不赞同北伐,因为战争必定劳民伤财,祸害百姓,而当时的蜀国并没有足够的财力和兵力支撑诸葛亮的多次北伐。在当时的情况下,蜀国的首要任务是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强化军事,而不是主动挑起战事。事实证明,在北伐的问题上,刘禅的考虑的确比诸葛亮更加周到。可惜的是,刘禅多次苦劝诸葛亮无效,不得不支持他的北伐大计。诸葛亮病逝后,刘禅立即召回兵马,停止北伐,将首要任务放到农业生产上,鼓励蜀国百姓发展农业,恢复经济。由此可见,刘禅确是一位富有远见的君主,具有相当的战略眼光,这些又怎会是一个昏庸的君主所能想到的呢?

  刘禅

  综上所述,我认为刘禅并非后人口中说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相反他其实是一为颇具智慧,富有远见卓识的君主。同样是降魏,同为亡国之君,刘禅寿终正寝,而东吴的孙皓却被司马炎赐死了,难道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后人之所以认为刘禅是扶不起的阿斗,多半是受了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抛开《三国演义》,回到正史中,“扶不起的阿斗”这顶帽子,还真的应该给刘禅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