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乾隆为什么会有一位汉人皇后,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清军入关之后,为了保住满洲血统与避免汉化,一度禁止满汉通婚,实行民族隔离政策,直到清末1901年,慈禧太后发布懿旨“满汉臣民,惟旧例不通婚姻,是以著为禁令。今开除此禁”,自此之后在法律层面上废除了汉满不通婚。
满汉臣民如此,最顶层的皇族婚姻上就更严格了,清初孝庄太后直言不准汉女进宫,包括成为宫女,因此清朝皇帝妃子一般都是蒙古人或满洲人,按照这一规则来说,汉女根本不可能成为皇后。然而在乾隆帝时期,却出了一位汉人皇后,乾隆帝为何“冒祖制之大不韪”立一位汉女为皇后?
乾隆帝一共有三位皇后,分别是孝贤纯皇后富察氏、皇后那拉氏、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第一位是孝贤纯皇后沙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雍正五年嫁给乾隆,是乾隆的原配妻子。乾隆登基之后,诏立为皇后,雍正帝丧期满二十七个月后,乾隆二年(1737年)行册立礼。1748年,乾隆巡视途中,富察氏死于山东德州,乾隆深为哀恸,为其亲定谥号“孝贤”,作《述悲赋》悼之。据说,这是乾隆最爱的妃子,所谓“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第二位是皇后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雍正十二年(1734年)嫁给乾隆帝为侧福晋,富察氏去世之后,乾隆于1750年册封那拉氏为皇后。但在1765年乾隆南巡到杭州之后,那拉氏与乾隆帝发生严重矛盾。1766年,那拉氏去世,乾隆刻薄的声称那拉氏之死是“福薄所致”,且不肯为她举行皇后等级的葬礼,以皇贵妃礼葬,不举行国孝三年,可以说是不废而废。
以上两位都是根正苗红的满洲女子,而第三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尽管抬旗为满洲镶黄旗人,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汉族女子。为何乾隆会不顾禁令,立这位汉女为皇后?
魏佳氏,是内务府管领魏清泰的女儿,原属正黄旗满洲包衣,相当于家奴性质。乾隆选秀时,魏佳氏通过内务府选秀入宫,后来因为容颜秀美而脱颖而出,很得乾隆帝的喜爱,在乾隆十年(1745年)受封为嫔,满文封号为“mergen”,意为“聪明的,睿智的”。
根据《清实录》记载,当时乾隆有三嫔,另两位为舒嫔叶赫那拉氏、怡嫔柏氏,晋封时魏佳氏已列众嫔之首,排在了家世与资历均比她有优势的舒嫔(后来的舒妃)之前。此时,魏佳氏在乾隆帝后宫中的位次仅次于乾隆帝的潜邸旧人,受宠可见一斑。
受宠之余,魏佳氏也被乾隆帝抬入镶黄旗满洲,即“抬旗”,成了清朝一等人旗人,但本质上魏佳氏还是汉女。
1759年,魏佳氏晋封为令贵妃,1765年即皇后那拉氏与乾隆发生矛盾的这一年,魏佳氏晋封为皇贵妃。1775年,魏佳氏去世,享年四十九岁,乾隆追谥为令懿皇贵妃。乾隆六十年(1795年),魏佳氏被追封为孝仪皇后,因此魏佳氏生前并非皇后,而是死了二十年之后被追封为皇后,但乾隆为何追封魏佳氏为皇后?
封建王朝,最大的国本是储君,储君一立,国本即定。乾隆一共有17个儿子,可供选择的储君看似很多,其实却极为有限。
清朝入关后,四位皇帝都是庶出,于是乾隆决定改变这一现状,由嫡子来继承皇位。乾隆第一个皇后孝贤纯皇后沙济富察氏,一共育有两个儿子,即永琏与永琮,其中永琏还是雍正赐名,隐示承宗器之意,这两位嫡子尽管先后被立为储君,但却先后夭折。第二位皇后是那拉氏,也育有两个儿子,即永璂与永璟(夭折),但问题在于那拉氏与乾隆爆发严重矛盾,死后又以贵妃之礼下葬,因此永璂受到母亲牵连,彻底与皇位告别。
1766年之后,乾隆面临一个严重问题:由嫡子继承皇位的愿望,可能难以实现,除非再立皇后!乾隆自诩完美皇帝,自然有其办法,即先挑选出太子,然后再立太子之母为皇后。
由于乾隆实在太能活了,到1766年时,他只剩下七个儿子,分别是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其中,皇四子与皇六子已经过继给了旁支为嗣,彻底失去继承权;皇八子永璇举止轻浮,遭到乾隆训斥;皇十二子永璂母亲是那拉氏;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母亲都是魏佳氏;皇十一子永瑆喜欢仿效汉族儒生,不重视骑射,让乾隆非常反感。
于是,真正能成为太子的,只有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三人。
又过了八年,到了1773年时,乾隆已经63岁了,再也没有新皇子出生,此时他必须考虑继承人的问题了。最终,考虑到皇十一子永瑆醉心书法文学,唯恐他成为宋徽宗第二,又由于皇十七子永璘年龄太小,当时只有八岁,于是就选择了皇十五子永琰,即后来的嘉庆帝。
1773年,乾隆秘密立13岁的永琰为储君,1795年乾隆正式公布储君身份,与此同时追封皇太子永琰生母令懿皇贵妃为孝仪皇后。因此,魏佳氏能够成为清朝唯一汉族女子皇后,与乾隆帝传位考虑息息相关。魏佳氏成为皇后之后,乾隆也实现了由嫡子继承皇位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