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狄青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说起狄青,大家都比较熟悉,毕竟那是被称为宋朝名将的人物。但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却在不被重用中郁郁而终。那么狄青为何不被重用呢?原因有这些。
首先我们要了解宋朝的制度,宋朝的主要制度是二府三司制。其中掌管军事的叫做枢密院,是二府之一。但比较奇葩的是,枢密院最高长官枢密使是由文官担任的,武人并不能掌握大权。为什么会如此呢?原因是宋太祖赵匡胤在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局面后,深知武人政治的危害性。不说别的,就说他自己,不也是被一群谋求富贵的武人推上了皇位,所以他深知武人一旦掌握了军事,就会给国家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他在一开始,就对手下的将领怀有戒心。为了确保皇位的稳固性,他开始剥夺手下将领的权力,杯酒释兵权就是其中的著名事件。所以说,宋朝对武人的使用是怀有戒心的。
不仅如此,在赵氏兄弟经过几十年的推行逐渐下,宋朝的军队出现了奇葩的情况,将不知兵,兵不知将,乱成了一锅粥。虽然他们的初衷是好的,但是手段太过于激进,以至于为之后宋朝的积贫积弱埋下了恶果。因为宋朝重视文官,轻视武人,所以在宋朝武人的地位是不高的。比如狄青在当上了枢密副使之后仍然被轻视,甚至被文官称为贼配军行,由此可见武人的地位之低了。不仅如此,在宋朝将领打了胜仗之后,朝廷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论功行赏,而是将将领调离原单位,来防止出现割据现象。在这种情况下,狄青不被重用,也就不是不可以接受了。
但是实际上呢,狄青跟一般的将领不一样,他深受宋仁宗信任,也和文官中的范仲淹、韩琦等人私交甚密。按理说,狄青怎么也得混得像个样啊。但小编刚才说了,文官集团和武人集团天然是对立的情况,不可能因为一时的喜好而放弃立场。因此在狄青平定侬智高叛乱后,文官集团就建议解除狄青的兵权,让他担任枢密使的虚职。如果是这样安稳度过的话,狄青也不是不能答应,大不了退休就行了呗,但狄青低估了这些文人对他的忌惮。宋朝的文人是比较阴的,他不是光明正大的把你赶下台,而是借助民众的声音将你阴下去。狄青就中了这样的招,嘉祐元年(1056年),京师发了大水,狄青因避水将家搬到相国寺,在不得已之下在佛殿上居住,民情对此颇有疑惑议论,于是文官发难了。这下连宋仁宗都保不住他了,朝廷免去了狄青枢密使之职,给他加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虚衔,让他离京出判陈州。
于是在嘉佑二年的时候,狄青 由于嘴上生了毒疮,再加上内心的不得志,就郁郁而终了。这下文官集团高兴了,因为没有威胁他们的人了,于是就建议给狄青死后哀荣,给他加封,追赠中书令,赐谥号武襄,可谓哀荣到了极致。在狄青死后不久,宋朝在与西夏的作战中失利,丢尽了颜面,之后又在和交趾作战时失败,可谓一败涂地。不知在这时,他们是否想起了狄青在时的威风,我想或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