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铁帽子王胤祥,他的子嗣后代过的怎么样

日期:2023-10-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爱新觉罗·胤祥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爱新觉罗·胤祥是清朝十二个铁帽子王之一,也是清朝首个恩封的铁帽子王,在此之前铁帽子王必须由军功取得,胤祥则因辅佐雍正治国而破例晋封铁帽子王。

  早在雍正继位的第二天,雍正便任命四位总理事务大臣,胤祥便是其中之一,并且当天就晋升胤祥为和硕怡亲王。

  要知道在此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胤祥一直不受康熙待见,直到康熙去世之时胤祥仍然未获任何封爵,当时胤祥已经36岁了,身为皇子的他连个贝勒贝子都没混上,说出来都有点心酸。

  但一朝天子一朝臣,自打雍正一上台胤祥可算是翻身了,上来就被封为亲王,第一年就领了13万两的年俸,雍正还把自己曾经监管的镶白旗佐领划给胤祥,可见对胤祥的信任和疼爱。

  胤祥和雍正自小关系就很不错,虽然不是一母所生,但由于胤祥生母章佳氏是满洲镶黄旗包衣出身,地位不高且很早便去世了,胤祥自幼是由雍正母亲德妃照料,兄弟二人脾气相投,很是交好。

  所以在雍正登基后胤祥立马咸鱼大翻身,不仅晋封亲王,还被允许爵位世袭罔替,而他的儿子们也因此封爵高升。

  胤祥一共有九个儿子:

  第一子:庶长子弘昌,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

  第二子:早夭,未有名,母为庶福晋石佳氏

  第三子:嫡长子弘暾,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第四子:嫡次子弘晈,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第五子:弘眖,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第六子:弘昑,母为侧福晋乌苏氏

  第七子:嫡三子弘晓,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第八子:绶恩,母为嫡福晋兆佳氏

  第九子:阿穆瑚琅,母为庶福晋那拉氏

  这九子之中,第二子、第五子弘眖、第六子弘昑、第八子绶恩、第九子阿穆瑚琅,都没有活到成年。

  实际上胤祥只有弘昌、弘暾、弘晈、弘晓四个儿子可以继承爵位。

  其中第三子弘暾是胤祥的嫡长子,按理说应该由他继承怡亲王爵位,然而弘暾寿命也不长,刚刚成年就死了,雍正追赠他为多罗贝勒。

  弘暾死后,能继承爵位的只剩下弘昌、弘晈、弘晓三人了。

  其中弘昌虽是长子,但可惜是庶出的,没有资格继承怡亲王爵位,只是得益于老爹胤祥深受雍正器重,于是封了弘昌一个固山贝子。

  弘昌出局之后,有资格继承怡亲王爵位的只有弘晈、弘晓二人,这俩人都是嫡子,弘晈是嫡次子,弘晓是嫡三子,按理说在嫡长子弘暾去世后,弘晈应该继承爵位。

  不过胤祥似乎对这个年长的儿子嫡子不放心,总担心他惹出事儿来,于是怡亲王的爵位被雍正交给了嫡三子弘晓。

  而为了弥补弘晈,雍正又加封弘皎为宁郡王,虽然爵位不及亲王,但也是世袭罔替。

  至此,胤祥成年的四个儿子全都有了爵位,此外胤祥第六子弘昑病逝时也已经年满十六岁,故而被雍正追封为多罗贝勒。

  算上第六子弘昑,胤祥家出了一个亲王、一个郡王、两个贝勒、一个贝子,而且两个王爵都是世袭罔替的,有清一代独此一家。

  胤祥一家的兴起得益于雍正的宠爱,只是到了乾隆时期,胤祥家就不受宠了。

  乾隆上台后皇权已经非常稳固了,为显示自己的仁爱,乾隆对亲弟弟和叔伯兄弟们都是加官进爵

  其中作为胤祥的长子,弘昌被乾隆从固山贝子提升至多罗贝勒,至此胤祥在世的三个儿子一个是怡亲王(弘晓),一个是宁郡王(弘皎),一个是多罗贝勒(弘昌)

  大家不要小看了多罗贝勒,贝勒在清朝中前期也是个不小爵位,皇子也不是人人都能获得贝勒的爵位,更何况弘昌只是个皇侄,能获封贝勒就很不错了

  但是弘昌对此并不满意,由于性格爆裂,父亲胤祥担心他惹出事端,在此之前一直被圈禁在家中,直到乾隆继位后才给放出来,他对于自己的经历非常不满,于是开始作妖。

  同样作妖的还有宁郡王弘皎,虽说弘皎获封郡王爵位,而且还是世袭罔替的郡王,但弘皎仍然心存不满,他认为自己是实际上的嫡长子,怡亲王爵位本就该由他继承,所以他对于现实也充满了怨恨。

  失衡的心态让弘昌和弘皎走到了一起,他俩一同参与了弘晳逆案,试图把乾隆轰下台,拥立康熙时期的废太子胤礽之子弘晳登上皇位。

  弘晳逆案是清朝最后一起皇位争夺事件,该事件很快就被乾隆察觉,弘皙一党被尽数一网打尽,弘昌与弘皎两兄弟也被抓了起来。

  扑灭弘皙逆案之后,乾隆废除了弘昌的贝勒爵位,并且将他一撸到底,直接降为闲散宗室,弘昌一支彻底告别历史舞台。

  而弘皎虽然保住了宁郡王爵位,但世袭罔替的特权被废除了。

  两个哥哥都身陷逆案,怡亲王弘晓即便没有参与其中,也肯定脱不了连累,他此后一生也没有多大的政治作为,长期闲赋在家,以藏书为乐。

  弘晓死后,按照雍正帝的旨意,乾隆允许怡亲王爵位世袭下去,包括追封在内,弘晓这支子怡亲王爵位往下总共穿了五代六位王爷,直到同治皇帝继位之初时出事了。

  1861年咸丰皇帝崩于承德避暑山庄,由于咸丰帝的独子同治皇帝太过年幼,咸丰帝便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肃顺、景寿、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八人赞襄政务大臣,辅佐年纪六岁的同治帝,史称“顾命八大臣”。

  其中怡亲王载垣是顾命八大臣之首,他也是自胤祥之后最具影响力的怡亲王了。

  但是就在同年九月,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逮捕了顾命八大臣,载垣被赐自尽,而怡亲王世爵也被一度废除。

  后来慈禧考虑怡亲王世袭罔替的特权是祖制,不能轻易断绝,于是便重新将怡亲王爵位划入弘皎一脉,由弘皎第四世孙载敦承袭怡亲王,载敦死后爵位由其长子溥静继承。

  溥静这个人没多大能耐,但却很爱煽风点火,他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支持拳民与列强打仗,被列强所记恨。

  当八国联军攻克北京后,怡亲王府受到了格外的照顾,被抢的干干净净。而溥静本人也被朝廷当做替罪羊,被圈禁革爵,当年就死了。

  随后怡亲王爵位被交给了溥静的侄子毓麒,毓麒在继承爵位时才两岁,等他11岁时大清就灭亡了,而他也成为最后一代怡亲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