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祁钰和朱祁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朱祁钰在朱祁镇回到京城之后,没有选择铲除朱祁镇,不得不说是他亲手给自己埋下了一颗雷。
朱祁镇在1449年遭遇土木堡之变而被俘,然后在1450年回京,一直到了1457年才发生夺门之变。
从1450年到1457年,已经过去了七年的时间。
倘若朱祁钰在这七年时间当中,稍微狠一下心将朱祁镇铲除的话,1457年也就不会发生夺门之变了。
朱祁镇在1449年御驾亲征的时候其实已经失去了人心,不说失去了所有人心,至少也有七八成。
这也是朱祁镇被俘之后,绝大多数士大夫没有选择尽一切努力营救他,反而置他于不顾的原因。
也先俘虏了朱祁镇之后,实际上是想把朱祁镇当成一个“肉票”,好从明朝获得一笔巨额赎金。
可是,明朝这边的态度却出乎了也先的意料。
明朝这边一开始是出现了两种声音,第一种是拿钱赎回朱祁镇,第二种则是不顾朱祁镇而南迁。
而且当时占据上风的还是不顾朱祁镇而选择南迁这一方。
士大夫之所以会放弃朱祁镇而选择南迁,原因其实也并不复杂。
士大夫集团说白了是想要一个更听话或者说更容易偏信他们的皇帝,可是朱祁镇却恰恰与之相反。
朱祁镇在士大夫极力反对的情况之下,仍然选择了御驾亲征。
对于士大夫集团而言,朱祁镇这个皇帝没了,他们还可以在南迁之后重新拥立一个皇帝。
可是如果继续待在京城而不南迁的话,那么他们的权力地位和财富都将受到也先的威胁。
他们之所以极力主张南迁,其实就是为了避开也先,或者说是为了避免重蹈朱祁镇的覆辙而被俘虏。
也就是在南迁占据上风的时候,于谦站了出来,几乎以一人之力反对了南迁之议。
于谦也没有选择浪费钱财去赎回朱祁镇,他也知道朱祁镇不值得他这么做,而是选择了拥立朱祁钰当皇帝。
朱祁镇被俘之后,孙太后其实第一时间站出来让朱祁钰监国,同时将朱祁镇两岁的儿子朱见深立为皇太子。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于谦便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选择了拥立朱祁钰为帝。
因为朱见深过于年幼,倘若让朱见深即位的话,刚才经历了朱祁镇被俘这一剧变的明朝必然主少国疑。
经过了于谦的游说之后,孙太后也赞同了让朱祁钰为帝的做法。
倘若没有孙太后的支持的话,即便于谦再怎么想立朱祁钰为帝,其实也办不到。
而让朱祁钰当皇帝的一个条件,应当是让朱见深继续当太子,也就是将来从朱祁钰手上接手皇位。
不过,朱祁钰后来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当皇太子,还是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
总之,朱祁钰就这样在于谦的帮助以及孙太后的支持之下顺利当了皇帝。
也先一看明朝并无拿钱赎朱祁镇的想法,又一次挥师攻至京城,但是却被于谦挡下了。
最后无奈之下,也先只好选择了释放朱祁镇。
因为一个不能换来好处的朱祁镇,对也先而言没有一点用处。
反而放了朱祁镇之后,等朱祁镇回到了京城还可能和朱祁钰上演一场“二帝相争”的好戏。
毕竟当时距离朱祁镇被俘仅仅过了一年,并不算太长时间,朱祁镇回京之后未必没有翻身的机会。
这可以说是也先的一个阳谋。
只是也先低估了于谦的能力,虽然仅仅一年,但是朱祁钰却已经在于谦的辅佐下坐稳了皇位。
朱祁镇哪怕回到了京城,也翻不起一点风浪,反而被朱祁钰软禁在了南宫之中。
朱祁钰之所以在长达七年的时间当中,没有选择铲除朱祁镇,原因也并不复杂。
第一,朱祁钰虽然也有私心,但总体而言是一个仁厚之人,又多少对朱祁镇有些愧疚,所以没有对朱祁镇下手。
朱祁钰坐稳了皇位之后,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转而立自己的儿子为皇太子,这是他的私心所在。
他不仅自己鸠占鹊巢,儿子也是如此,这就多少让他对朱祁镇产生了一丝愧疚之心。
虽然他可以轻而易举地制造各种事件,让朱祁镇“意外身亡”,但是外界对他也一定抱有怀疑。
朱祁钰应该说也不愿意遭受非议,或者说不愿意背负弑兄之名。
第二,朱祁钰在于谦的辅佐之下,在短短一年时间之内已经坐稳了皇位,已经不惧朱祁镇的威胁。
朱祁镇时隔一年再回到京城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物是人非了,几乎已经没有夺回皇位的可能性。
朱祁钰也自认为已经坐稳了皇位,朱祁镇的存在或许是一个潜在威胁,但是威胁性却小到可以忽视。
第三,只要孙太后一天不死,哪怕朱祁钰有心铲除朱祁镇,也不敢轻举妄动。
孙太后当时在朝野之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朱祁钰当年当皇帝都少不了她的支持。
而朱祁镇又是孙太后的亲生儿子,倘若朱祁钰杀了朱祁镇,难保孙太后不会选择对朱祁钰出手。
1457年石亨、曹吉祥等人之所以能够夺门成功,实际上也是首先获得了孙太后的支持。
倘若没有孙太后支持,石亨等人根本都不敢发动夺门。
朱祁镇之所以能够安枕无忧地等到1457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孙太后拥有不可小觑的威慑力。
这就是朱祁镇回京之后,朱祁钰没有选择将其铲除的原因所在。
朱祁钰就这样因为一时心软而给自己埋下了一颗雷,最后不仅害了自己,也连累了于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