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古代官员退休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古代的官员退休后被叫作"致仕",官员的致仕制度出现在商周,在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度瓦解以后,官员致仕越来越多,在秦汉时期,官员的致仕制度基本形成。
在东汉时期,明确了官员退休以后官员的待遇问题,东汉朝代规定,官员在退休后,他们的退休待遇是在职时期待遇的三分之一。官员的退休年龄是七十以后才能退休,而且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唐宋元明。随着时代的发展,官员致仕的各项规定也越来越具体和明确,特别是到了明清时,到清朝的时候,官员的退休制度已经非常完善。
下面我具体说一下清朝官员的退休制度:
一、明清之前官员的退休年龄
明清之前,官员的退休年龄虽然有具体的规定,但也有一些特殊的情况。在唐朝规定官员是七十岁退休,如果这个官员虽然年龄比较大,但还是能坚持自己的岗位,那么他还是可以继续干下去的。但是武官就不一样了,因为他们常年在外为国征战,所以他们可以在六十岁退休,那么他的职位就由他的儿子代替。但是到了明朝,官员退休的年龄改为了六十岁,无论你是文官还是武官,如果有特殊情况也可以提前申请退休。
从东汉开始,官员退休后的待遇就有了规定,但每个朝代的规定都不一样。比如唐朝,官员的退休待遇是在职待遇的一半,北宋时期,官员退休的待遇是在职位的全俸待遇。到了明朝就不存在了,官员的退休待遇就非常低,很多官员退休后都没有退休工资,最多一个月给两石米,但是要想领取这两石米,要经过严格的考察,比如无儿无女才能领取这两石米。
二、清朝官员的退休待遇
清朝建立后,很多制度都是来自明朝,但是官员的退休制度有所改进。清政府考察了明朝的官员退休制度后,觉得那么做很有可能会影响官员的工作态度,所以清政府采取了“优遣之”的退休制度。
比如官员在任的历次考核中均都合格,那么他的子孙中有一个人可以有恩惠;官员退休后去世了,清政府还赐给去世官员祭品。所以清政府在考察明朝官员退休制度后,感觉明朝退休的官员没有生活保障,所以才进行了调整。但是清朝建立初期的官员退休制度仍然处于实验阶段。
到了康熙乾隆时期,清政府的综合国力大增,于是开始对官员的退休待遇进行调整,借机来收拢官员的心,这样他们才能死心塌地的为清政府出力。
清朝建立初期,一品官员如果想提前退休,必须由皇帝批准,皇帝同意后才能退休。到了乾隆时期,对这个制度进行了修改,三品以下的官员如果想提前退休,主要向主官提出申请,主官同意后才能退休。这就是退休程序更加简单,更加有效。
三、提前退休的因素
并不是每个官员到了年龄都能退休。如果官员年龄大了,但是仍然能胜任这份工作,那么这个官员仍然不能退休。
清政府自雍正王朝开始,部、院中的官员如果年龄达到额五十五岁,就可以提出退休申请。但是到了五十岁本人没有提出退休申请,那么到了七十岁,由主管的堂官自动向吏部汇报,吏部批准后,官员才可以退休。但是堂官、大学士等重臣没有这样的待遇,清朝有很多大学士干到了七十岁以上仍然没有退休。
在清朝一个人当官和不当官的区别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在当官的时候待遇非常好,而且也非常威风,所以很多人到了八十岁也不愿意退休。一些官员为了不提前退休,他们纷纷弄虚作假改了自己的真实年龄。因为很多人都想得到这么好的待遇,所以即使有人改了年龄,其他人也不会去举报,毕竟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位置上多呆几年,这个规则,在满清政府里形成了一个规定,所以很多官员都会准守这个规则。
官员如果生重病,那么他的职位必须由其他人代替,而且要提前办理提前退休程序。如果生病的时间不是很长,那么他还是有官复原职的机会的。但是如果生病时间很长,那么他必须要提前退休,如果他的病好了,还是继续为朝廷效力,可由其家乡的督抚了解他的身体状况,然后督抚向皇帝上奏折,推荐他,皇帝经过考察后才可上任。
如果官员自己的父母需要人照料,那么这个官员可以回家孝敬父母。等待父母亡故之后,他还是可以回到自己原来的岗位。这是一种特例,主要是为了遵从儒家的“孝”文化,也彰显了统治者的爱民如子的做法,主要是为了收买官员之心吧。
另一种情况就是强制退休。主要是针对那些考核不过关、玩忽职守的官员,他们受到其他官员的参奏弹劾,经过皇帝的实地考察确实有失职之责,这个官员就会被强制退休。而且这种强制退休的官员,他们的退休待会下降好几个等级。比如原来是五品官,那么退休后他的待遇估计只有七品官的退休待遇。
四、退休后官员的其他待遇
退休的官员享受什么样的待遇,这和他们在任时的品级和官衔有关,还与他们在任时的政绩挂钩。对于忠心耿耿为朝廷卖命的官员,他们退休时有的升职加薪、有的原位不动、有的把官位给了他的孙子、仍然保留他们在任时的待遇。主要的目的是为了激励其他在职官员恪尽职守,为退休后的生活谋一份保障。
官位比较大的官员退休后仍然有很大的权威
政绩比较大的官员,他们退休时政府都会给他们加一些荣誉。比如一个四品的官员,他退休时如果他的政绩和考核成绩非常优秀,那么他就能享受到二品大员的退休待遇。他的退休头衔可能就是三品以上的名誉。
这个退休官员的子孙,很可能因为官员本人而得到恩荫。比如乾隆时期,正二品官员退休后,他的长子会被授于正六品的职称,一个正七品的官员如果政绩很好,那么他退休时他的儿子也会得到一个职级。当然有职称并不是说可以做官,那只是一种政治待遇罢了,比如可以免除赋税,见官不拜等等。
五、退休官员的经济待遇
如果一个官员在任职期间,享受有减免赋税特权,那么他退休后,仍然可以享受减免赋税特权,但是会有折扣。比如在职期间享受免粮五十石,那么他退休后可免交二十石;原来家中可以免除五个人的赋税,退休后也许只能免除两个人的赋税。这主要是和官员的品级有关。也是是因人而异的。
一些退休后的官员去世了,政府都会派人去参加他的葬礼并带上朝廷给的祭品。如果这个去世的官员的妻子还在,那么政府会给半俸一年。
六、官员退休后的个人生活
清朝退休的官员不再担任官职,但仍有可能参加政府的主要工作并给出建议,还要为政府培养人才。很多官员退休后,都会为政府培养人才,而且他们会有一份额外的收入。
很多退休官员回乡后,都会负责乡里的教育,并维护封建制度的统治。还有一些退休官员会游览天下,也有一些会写书等,来充实自己的晚年生活。
官员的退休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终生为官,防止官员培养自己的势力 二造反。健全的官员致仕制度,能及时为政府培养新的人才,是官僚对我能够保持充沛的活力,对整个统治阶层来说是非常有利的。
退休后的官员,因年老体衰能够回乡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这也是很多退休官员所向往的。清朝的致仕制度,因为非常完善是可以保障官员的晚年生活,但是其他王朝的官员退休后他们的晚年生活是没有保障的,这也许是政治生态的一种进化吧。
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官员还是非常留恋在职是的威风,他们不愿意执行退休制度。因为与在任时相比,退休后的威风会大幅减少,也不容易得到不义之财了,所以很多官员还是不愿意退休的。这是封建社会的阶级的根本原因,也是导致致仕制度无法快速完善的根本原因。只有推翻了封建制度,百姓才能有更好的生活保障,那么每个人安享晚年也在情理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