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上朝为何口中要含着一块人参 他们为什么不吃早饭

日期:2023-10-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清朝官员上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在各类古装剧中,我们常常看到大臣们集体上朝的情景,场面有时候极其壮观,但古代大臣上朝遵循严格的等级制度,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有资格参加早朝。

  根据史实记载,清朝官员必须三品以上才有资格面见圣上,除了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必须每天早朝,其余君主一般是十日一朝,每天上朝的人数也是随时改变。如果遇到重大节日又或是紧急政事,这时召开朝会参与的大臣也会根据品级发生变化。

  在君权至上的年代,能够上朝进谏本是一件极其荣幸的事情,也是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事实并非如此,这些大臣在上朝前后往往小心谨慎,言行举止都受到约束,甚至不吃早饭,只口含一片人参。这究竟是是为何呢?

  笔者认为无外乎以下几点:

  一、避免迟到

  清朝入关后,很多汉人被赶到城外生活,因此距离京城中心路途偏远,清朝大臣以汉人居多,为了早朝不迟到,只得提前准备。一般朝会时间定在五更天,也就是如今的5点到7点这个时间段,对于紫禁城中心的皇亲国戚来说,时间算比较充裕,但是对于住在城外的大臣来说,要想按时上朝,只得半夜起床,时间提前一到两个小时左右。

  这个时候天还是黑的,一来由于起的太早食欲不佳,二来真的来不及吃早饭,因此大臣们饿着肚子也就不足为奇了。但人非圣贤,总有路上不小心耽搁的时候,万一迟到了会怎么样呢?

  轻则被罚俸禄,重则受到体罚,对于年事已高的大臣来说,体罚几乎等于是判了死刑,也失了颜面。这种情况在明朝最为严厉,据说魏忠贤当权期间,禁止文武百官骑马乘轿上朝,紫禁城内也是一片漆黑,有位官员因为雨天路滑,在小跑过程中不幸落水,最终被淹死,这样看来,清朝的罚俸制度还算比较人性化。

  二、 减少突发情况发生

  对于住在紫禁城内的部分官员,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吃早饭,但他们往往会为了不上厕所,而选择饿着肚子。万一吃了早饭肠胃不舒服,在朝堂上闹肚子可谓是对皇权的大不敬。

  有些大臣因为起早贪黑受了风寒,体力不支,头晕目眩,这个时候口含的人参就起了作用,可以让官员们更好的集中精神,保持体力。

  除此之外,咳嗽、吐痰以及交头接耳等行为,是绝对不被允许的。实际遇到这些突发情况,大臣们只能一忍再忍,否则被有心之人抓住把柄,后果不堪设想

  对于注重养生的汉臣来说,不吃早饭意味着三餐不规律,上早朝无形中降低了生活质量。所以说在古代当官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脑力体力均要跟的上,虽然看起来风光,但每天奔波于官府和朝堂之间,日子过的并没有平民百姓顺心如意,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吧。

  三、 君权制度严格复杂

  关于前文提到的饿肚子、不给上厕所之类的规定,只是冰山一角,几千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下,为了加强君臣有别,官员上朝制度变得越来越严格。

  早在汉朝时期官员们是可以坐着面圣的,到了宋朝就变得苛刻起来,开始全程站着汇报工作,随着元明清三朝的演变,到了清朝,三跪九叩之礼已是非常成熟,大臣们跪的越来越频繁,只有在皇帝允许平身时才可以站着说话,因此经常看到古装剧中大臣们配备特制护膝,为的就是遵守礼仪规矩,向皇帝表示忠心。

  除了按时上早朝,在早朝开始前后,大臣们也是战战兢兢一举一动都受到监督,行为不当随时会被通报处理。当皇帝来临时,清朝会按律鸣鞭三下,这时所有的在场大臣保持肃静,毕恭毕敬的等着被召唤。

  基本上他们都是站在大殿之外,皇帝独自坐在乾清门内,若是非常信任的亲王权臣,也可以站的离皇帝近一些。朝会开始之后,官员们除了忍受内急等个人问题,说话方式,百官站立的顺序以及穿衣打扮又成为了另一重考验,以至于下朝后文武百官疲惫不堪,却不能有任何怨言。

  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清朝后期上朝制度变得松懈散漫,标志着统治者疏于勤政。大臣们不再遵循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上朝,次数也逐渐减少,最名存实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