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免战牌,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古时候打仗一方高挂免战牌,另一方就无可奈何,不能强攻吗?其实,所谓的高挂免战牌并不只是挂上一个免战牌,而是坚守自己的城池不出,就是我不和你打。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策略,因为对方劳师兴众,远道而来,粮草供应肯定不足。在对方粮草不足后,只得无功而返,或者是贸然进攻,取不到战果。
古时候在春秋时期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双方约战的情况,对方会等你三天,三天内充许你准备。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制约双方对免战牌守约。一是和果不讲诚信,即使打赢了,也会被天下人嘲笑。二是守方,城堡下面有尖刺状拦马桩,盾牌和弓箭手,强攻的话,进攻的一方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当然,但如果双方苦大仇深,谁还会提前通知?那是双方均无所不用其极。总之,兔战牌只是双方在下战书约战时,达成共识时才用的。
一、在敌人攻到自己城池下的时候,坚守城池不出,处于一种免战状态,是一种智慧。
战国时期长平之战中,老将廉颇因为自己有坚固的壁垒,所以坚持不出,相当于高挂免战牌,秦军就没有办法,因为它的城池非常厚,功不破。秦军后来使用反间计,让赵王任用了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了老将廉颇,这样秦国才打败了赵国。如果老将廉颇不换,一直高挂免战牌,估计秦军是不会讨到一点便宜,最后灰溜溜地跑回去。
再比如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去叫板找司马懿打架,甚至用女人穿的裙子送给司马懿羞辱他,但是司马懿就是坚守不出,也相当于高挂免战牌,因为他在分析了实际情况之后,也明白自己只有采取这种方式才能取得最终胜利,结果老奸巨猾的司马懿真的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所以高挂免战牌不应战,这是一种智慧。因为明知打不过再出去打,不是挨打吗?就像是一个大人在一个小孩居住的房子外叫骂,小孩知道自己打不过大人,于是在屋子里不出,外面叫骂的人,在骂得没有劲了的时候,无可奈何就走了。如果小孩走出门来和大人打,那么小孩肯定是遍体鳞伤了,所以说小孩的这种策略是值得点赞的。
二、在春秋时期使用战车作战,决定了那个时候要先进行约战,没有准备好之前就处于免战状态。
古代作战用到的工具是战车,用四匹马拉着车,车上坐着三四个人,车周围跑着好几十个人,这就是一个作战的小单位。这样双方用马拉的车冲锋。这样的作战方略显然不适合攻城。而且对方的城池下面挖着壕沟,还有一些其他的防御的暗器,强攻无异于自毁长城,所以不是脑子进水是绝对不会去强攻的。
这样在双方打仗的时候会下先下战书,对方同意了就打开城门,双方对冲,相互对打。比如当时的夏商之战,周商之战都是在这种约战的情况下进行的。
当然,在武王伐纣时,双方本来约好了第2天再打。也就是说等第2天,待双方摆开架势,准备好人马,然后再开打。可周武王却没有讲诚信,耍心眼了,在前一天的晚上,使用了偷袭的战术。商纣王匆忙应战,军队毫无战斗力,周武王军队直冲商纣王军队,轻松斩杀了商纣王。
三、春秋时期,国家之间结成联盟,打架需要整合的时间。
春秋时期,最多的时候有几百个国家。所以弱小的国家就会找大哥,背靠大树好乘凉,这样在其他国家攻打自己的时候,自己就可以有靠山,可以搬救兵。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种约定定俗成的东西,那就是你来打我不要紧,等我的盟友来了再打,否则的话就是背信弃义,不讲原则,会被天下人所耻笑。
所以就相当于双方先下战书,你有多少帮手都出来,给你几天的准备时间,准备好了开打。
围魏救赵的故事说的是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来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达到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这就是孙膑的奇策,在时间上,由于齐国来不及救助赵国,孙膑选择了去偷袭因攻打赵国而城池相对薄弱的魏国国都,魏国一看大本营有难,只得迅速撤回兵力,这样就变相地拯救了赵国。这件事情在《三国演义》中有记录:
《三国演义》第30回:“曹军劫粮,曹操必然亲往;操即自出,寨心空虚,可纵兵先击曹操之寨;操闻之,必速还。此孙膑‘围魏救赵’之计也。”
四、春秋时期慢慢有了礼崩乐坏的现象。
宋襄公率宋国军队跟楚国打仗,当时宋国的国力是远远不如楚国。楚军过河的时候,大将建议宋襄公趁楚军还没有全部过河进攻。宋襄公说自己是仁义之师,不能趁人之危。
这样宋襄公就失去了一次绝好的进攻的机会。但是失去一次不要紧,还有第二次。当楚军过河之后还没列阵,大臣又劝他进攻,他还不愿意。宋襄公等楚军彻底列好阵以后,双方开打,宋襄公立即就被楚军给打败了。
在这里宋襄公就是坚守礼仪的代表,但是却被后人所耻笑,因为他的坚守导致了他的亡国。而他手下大将劝他伺机而战,提前攻打的人就有礼崩乐坏的表现。
还有一个在战争中讲究诚信的代表是晋公子重耳,《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记载: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舍,军行三十里。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后来在战争中,大家觉得如果一直坚守礼仪,等对方准备好就失去了绝好的战机,所以慢慢就礼崩乐坏了。就如《孙子兵法》等兵书中所讲的兵不厌诈,打胜仗才是最终的目的,至于采用采取何种手段都无所谓。
五、高挂免战牌,在各种演绎小说中频频出现。
在现实生活中,高挂免战牌的故事慢慢地深入到了古典小说中,比如《岳飞传》中岳飞在牛头山高挂免战牌,金兀术不敢攻。
而《薛仁贵征东》中,薛仁贵带兵出征,敌将常挂免战牌,薛仁贵采用车轮战一举夺城。
高挂免战牌成了防守的标志,就是自己不会主动应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