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门晚上关闭之后 古人能找到其他小路出去吗

日期:2023-10-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古代城门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城池是古代相当重要的一个防御建筑体系,所谓城池,有城有池,即由城墙和护城河组成。城池的出现在于它的对外防御性,其次才是地域的划分。也就是说城池之所以出现就是为了防御外敌,而城池出现之后,又有了另外的作用,即对区域进行划分,便于管理百姓。

  既然城池是为了防御外敌,所以作为城池的一部分,城墙必须是坚固无比的,但最早的时候,城墙都是土筑的,而且技术比较粗糙,这在很大程度上就很难保证它的牢固性,而为了增强牢固性,增加城墙的高度,那么城墙就必须很宽、很厚。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些重要城池,城墙的厚度能达到20米,少的也得十几米,这样的宽度做成的城墙,自然是相当坚固的,除了在下大雨的时候可能会冲毁一部分,基本就不可能被破坏,当然,即便遭到了破坏,因为是土筑的,修复也比较容易一些。

  后来随着筑城技术的提高,城墙建造的越来越好,也越来越坚固。那么,仅仅依靠简单的城墙能不能达到一定的防御功能呢?当外敌入侵的时候,城墙能否阻挡住外敌呢?我们知道,城墙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城门,而一座城池,城门最少也要有四个。

  城门是最薄弱的,是外敌首先会进攻的地方,为了防止入侵,就必须守好城门,而在建筑上,则会设置悬门或者吊桥。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辅助建筑物,即瓮城,所谓瓮城,有瓮中捉鳖之意,一般城门之外甚至城门内会设置瓮城,将城门保护起来,即便有外敌入侵,进了瓮城很容易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除了瓮城,城墙的辅助建筑物还有角楼、马面等,再加上城墙外面的护城河,这在很大程度上就给一座城的安全提供了保障。当然战争并不总是有的,很多时候都是和平时期,在这样的时期,城池的作用一般就是便于管理百姓,防止流民、强盗等地流入,保证百姓的安全。

  所以,城门在晚上都是会关闭的,而且还有士兵守卫,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城门在已经关了的情况下,有人有急事想要出城,又得不到准许出城的文书,那么这个人能不能找个小路出去呢?比如说野外的小路、某个地方的洞口,或者城墙坍塌了一块,又或者在城墙内外垫了很高的土层可以爬上去等等,实际上,这完全是不可能的。

  影视剧中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官府在抓捕疑犯的时候,通常就会下令关闭城门,或者在城门口进行搜查。如果有人想要阻拦别人出城,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城门口守株待兔。还有那些做生意的或者什么人想要出城,就必须赶在城门关闭之前离开,等等。

  城门一关,插翅难飞,这些都说明,城门是人们进出一个城的唯一通道,进只能从城门进,出只能从城门出。那是不是小路很隐秘,只有很少人知道呢?这也是不可能能。前面说了,最开始的城墙非常的宽,宽达十几米以上,这样的宽度想要挖出一个洞来是不可能的,即便想挖,也是不被允许的。

  小路就更加不可能了,要知道城池的作用最主要是防御外敌,所以城墙各处都会有士兵把守,尤其是城门更是有很多护卫,而在没有城门的地方,也会安排士兵把守,随时检查城墙有没有损毁的地方,随时检查有没有异样。如果出现了损毁,就赶紧修补起来。

  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有那么一个洞口或者小路通向外面,这会是多么严重的问题啊,普通百姓从中进出倒不算是什么大事,但如果是盗贼呢?他们在晚上经过隐秘的小路进入城中盗窃,然后再离开,或者干脆不离开,那城中的治安就会混乱很多。

  最严重的就是战争,如果有敌人发现了进出城市的小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从那里悄无声息的大范围进城,那攻下一座城池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

  这样的话,城墙再怎么坚固,城门再怎么防守也没有意义了。所以想都不用想,这样的小路是不存在的,城门就是唯一的进出通道,外敌想要攻进城去,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攻城门,利用云梯登上城楼,或者用水灌城。

  历史上用水灌城的例子有不少,比如春秋战国时期,智伯带领韩氏和魏氏攻打晋阳的赵氏,在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就用汾水灌城,还有白起攻打楚国的时候也用过灌城的招数。而之所以会用灌城的招数,就是因为城墙很牢固,密不透风,所以水灌进去之后出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