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是谁从无人问津的皇子,到重振大明经济

日期:2023-10-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真的了解朱载坖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明朝是一个颇被后代关注的一个朝代,明代从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传了十六帝。在这些皇帝中,有很多皇帝都有自己的风格,和色彩,被我们后人所传颂,比如说朱元璋的洪武之治、建文帝朱允炆的永乐时期、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的仁宣之治等等。这些皇帝在明朝历史上都可谓是明星皇帝,颇具热度和话题点。但是今天这位明朝皇帝,这整个明代中,很少人会提到,而且这个人,在还没当上皇帝之前就很不受上一任皇帝的喜欢,可以说是特别不受人待见,这位就是明穆宗朱载坖(ji) 。

  明穆宗朱载坖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是明世宗朱厚熜第三子。出生于皇帝世家的朱载坖,其实从小就没有其他皇子的那种风光劲,因为他的母亲杜康妃,在明世宗朱厚熜的众多妃子当中一点都不受宠,所以朱载坖从一出生开始就没有受到父亲朱厚熜的关注,更像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人

  由于自身的从小缺乏父爱,在这些从皇子中难免会受到数落,朱载坖总觉得自己比其他皇子矮一头。这也使得朱载坖的性格从小就是比较文静,谦和,待人也比较宽仁,没有皇子的架势。他的性格也是后来之所以能够创造出隆庆大治的繁荣景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载坖为明世宗朱厚熜的第三子,加上其实从小就不受待见,原本王位就根本就不可能轮到他的头上,但是有的时候,确实是运气到了,挡都挡不住。朱厚熜的长子一出生便夭折了,次子朱载壡被册封为太子之后,不久就去世了。本身这太子这位要到朱载坖的头上了,但是明世宗朱厚熜迷信“二龙不相见”之说,迟迟不肯立朱载坖,并且对他也是极为冷淡。其实明世宗朱厚熜打心底就是不待见朱载坖,而且他还想册立四子景王朱载圳为太子。景王朱载圳从小就深受皇帝的喜爱,但是碍于流传与千年的继承制度本身就是从长不从幼,又有朝野的议论,所以明世宗朱厚熜将景王朱载圳安排到了安陆。结果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竟然去世了,所以这次明世宗朱厚熜只能将皇位传给朱载坖。

  明世宗朱厚熜病死之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朱载坖即位,改元隆庆。

  朱载坖从小不受待见,在成为皇帝之前也是小心翼翼,为人仁厚平庸,没有果敢刚毅之气。这也使得他成为皇帝之后,对待大臣们特别的随和、迁就。这也正好使得这些大臣们能够很好的施展自己的才能,为国效力。

  朱载坖在位期间重用内阁大学士高拱、张居正、徐阶、李春芳等这些忠言大臣,在这些大臣的帮助下,很好的解决了“南倭北虏”问题。对于贤臣重用,对于一些佞臣便严厉的打压。方士王今、刘文斌在世宗时期就乱国、贪污,朱载坖一点都不心软,处死了这些大贼。

  在经济方面,朱载坖打开对外贸易,解除海禁。这种开放政策的实施,使得海外贸易格外繁荣,出现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开放格局。国内外贸易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当时明朝经济的发展,海外白银不断流入明朝,大约有3亿3千万两,这个总量相当于当时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可想而知,在朱载坖执政时期的明朝在经济方面是格外繁荣的。

  在军事方面,面对倭寇问题,由于前期戚继光等人的努力下,沿海地区的倭寇基本解决,而后,朱载坖又颁布了解除海禁这一举措,使得沿海地区的经济更加的繁荣,所以倭寇的活动就不断的减少了,整个东南地区趋于和平安宁的一个状态。在边疆方面,朱载坖任用有名的军事重臣,重视边境问题,积极的防御东北边患,使得明朝的边境防御上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朱载坖继位后,不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做出了努力,国家稳定,经济繁荣,老百姓也跟着,日子过的越来越富裕起来,朱载坖创造除了“隆庆大治”的好局面,史称“隆庆新政”。

  俺答封贡是发生在朱载坖执政时期的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这也是朱载坖在位期间办成的一件极具意义的大事情。

  北部边境问题,一直是困扰明朝的一个心病。一个是鞑靼在常年的累积下,势力在不断的加强,另一方面,有了汉奸赵全等帮助下,更是如虎添翼

  当时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孙子把汉那吉,因为家庭的纷争的原因,逃离蒙古跑来明朝,被大同巡抚接见。俺答知道后,深怕明朝皇帝会下令杀掉这位最爱的孙子,于是祈求明朝放人。此时朱载坖把这件事交到了内阁大臣高拱和张居正的手中,在他们俩的策划下,着手与俺答谈判,并且厚待俺答的孙子。俺答知道自己的孙子没死非但被明朝以礼相待,甚是感激,于是答应了此次的谈判。而后归顺了朝廷,并且铲除了赵全等汉奸。

  俺答封贡是明朝少数以非军事手段解决与外族敌对关系的事件,也使得明朝往后几百年都没有爆发大规模战争。不得不说,朱载坖在位期间干成的这件大事,是特别具有时代意义。

  朱载坖虽然性格上比较宽厚平庸,也不受人待见,但是也正是他的性格使得,这些贤良之臣可以更好的为国家效力。他用人不疑,在他的带领下,整个明朝国运中兴,打造出了一派祥和的氛围,在整个历史上添下浓厚一笔,他还是值得我们记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