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忠臣左良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明朝末年,到了崇祯皇帝在位时期,可以说已经是千疮百孔,腹背受敌了。一方面,内部农民起义爆发。另一方面,清军步步紧逼,不断进行侵扰。在此危急关头,那些平日里满嘴都是“忠君报国”的文武百官也都为寻求自保各寻生路。其中,明朝大将左良玉的行为在如今我们看来也是挺捉摸不透的,当时他手中掌握着80万大军,但在危急时刻却无动于衷,按兵不动,也因此备受争议。那他为何还能被称为忠臣呢?
左良玉是明朝的一员大将,英勇善战。最初是在辽东与清军作战,也算是打了几场恶战,由于他表现突出,因此也受到侯恂的提拔。后来,国内农民军起义爆发,左良玉又加入到其中,也是在这一过程中左良玉不断扩大了自己的军队,实力大增。说起左良玉大将军,他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那就是“逢忠必胜,遇成必败”,这里的忠指的就是张献忠,左良玉可以说是张献忠的克星,每次双方交手都能战胜。而这里的成指的就是李自成,对于左良玉来说李自成就是他的克星,在他面前,左良玉失去了一切神力,最终都会是落荒而逃的一方。所以,这也是左良玉不敢随便出动的原因之一。
1644年,李自成长驱直入,把整个北京城都给包围了起来,崇祯陷入困境之中。在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立马就想到了左良玉,因为他知道左良玉手里握有重兵,于是就下令让左良玉前来出手相救,为此还封左良玉为宁南伯,封他的儿子为将军。但是尽管崇祯多次命其前来,左良玉都无动于衷,并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在左良玉心中他十分清楚自己的对手是谁,听到李自成的名字他就没有胆量和其进行对抗了。
左良玉也是有私心的,他知道就算最终能够获得胜利,肯定也会损失惨重,左良玉不想自己一手壮大的部队就这样没了,对他来说损失惨重。除此以外,因为左良玉小的时候家里很穷,并没有接受过什么教育,所以“忠君报国”的思想并没有对他有很深刻的影响。在面对崇祯皇帝的求助时,他其实心中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且虽然朝廷给予的条件都很优厚,但是崇祯的刻薄寡恩是出了名的,到时候就算是战胜了李自成,崇祯皇帝肯定也会削弱他的力量。若是崇祯皇帝不承认之前的承诺,左良玉也是无可奈何的。在这种没有保证的情况下,左良玉肯定不会轻举妄动的。
后来在不久之后,北京城就被攻破了,崇祯皇帝最终也上吊自杀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左良玉也是表现得悲痛不已,痛哭流涕。我想此时的他不仅仅是为了皇帝的死而痛哭,更是为了国破家亡而失声痛哭。这完全就是一副忠臣的样子。但在崇祯皇帝遇到危险的情况下,他却选择无视,选择按兵不动,这些行为和表现可以说是互相矛盾的,也因此左良玉这个人物备受争议。但其实,这也并不是左良玉想要看到的结果,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肯定也是考虑到了方方面面,才做出这样的决定的。明朝大势已去,俗话说得好“秋后的蚂蚱蹦哒不了几天了。”,左良玉对此也很无奈。
在崇祯皇帝死后,李自成南撤,想要占领武昌,但是要知道武昌可是左良玉的老巢,他不可能放任不管。而且当时崇祯的太子也在南京,左良玉也想趁此机会会拥立崇祯的太子,也想用此行动表示自己对先帝的忠心。但是在去往南京的途中,左良玉因病去世。但这一行动已经彰显出左良玉的忠心了。而且之前左良玉为了抗击清军也是立下了汗马功劳,战功赫赫。除此以外,面对农民起义,他也多次参与其中。最重要的是,无论是在明朝还是在南明,他都没有想过要投降于清军。没有像吴三桂那样降于清,他知道自己不管怎么样都是明朝臣子的身份,所以单从这一点来看,左良玉也算得上是一位忠臣了。
左良玉是忠臣还是奸臣,对此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在我们评价一个历史人物的时候,其实都应该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没有哪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当你能放大左良玉为国家的付出的时候,他就是一位忠臣。人性往往都是复杂的,面对生与死,面对存与亡,左良玉也会有恐惧,也会有无奈。他虽然没有胆量和李自成正面交锋,但是却也在明亡后坚守阵地,表现出英勇的气概,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忠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