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长城高度甚至不足三四米 长城真的能防住外族入侵吗

日期:2023-10-1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古代长城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长城的城墙好多地方别说十米,也就三四米高。长城的城墙并不是长城作用的全部,城墙只是多功能、多用途的整体防御体系中的一环。整个长城由城墙、城堡、壕沟、隘口、关城、烽火台等一系列功能单位构成。长城具备屯兵、防御、预警、屯田、运兵、物资转运等多项功能。

  且看长城修筑的特点:

  有的地方很低矮,甚至不足三四米,这种城墙多在崇山峻岭的地方。在山岭上不方便修筑城墙,有些地段甚至直接劈山为墙、或者直接挖开壕沟代替城墙。

  有的地方很高大结实,甚至有超过14米。这种城墙多在平原地带和重要的关口,还要配合高大的关城和城堡。总之,长城的修筑的防御思路,一方面是靠城墙,一方面是巧妙利用地形。

  长城也不是一次性修筑好的。自从西周开始,到春秋战国时,北部的各诸侯国基本也都修长城。秦始皇统一国家后,将之前各国长城连接起来,万里长城的模样才基本成型。

  再说说长城的功能:

  其一,防御游牧民族骑兵的袭扰,这是最重要的功能。游牧民族南下,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冲。受地形、水源影响,历史上的匈奴、鲜卑、蒙古南下的时候,都是有几条固定路线的。

  在必经之路上设置雄关险隘,就是防御的重中之重。于是有了,长城八大雄关。在明朝之前,八大雄关中雁门关、娘子关历来是战争多发地带。而后金努尔哈赤崛起以后,靠东面的山海关成为明朝最重要的雄关。

  所以说,长城的城墙高度,在该高的地方高,在崇山峻岭中就没必要修很高了。毕竟游牧骑兵不会背着马,玩爬山活动吧。

  其二,长城的关城和堡垒,还有屯兵驻军、屯田、屯物资的重要作用。

  像明朝九大边镇,基本都是依托长城堡垒,形成了完成生活设施的城池。在战时,进可攻退可守,除了防御敌人进攻,还可以,作为进攻时的前进基地。在和平年代,一方面做驻守边疆,一方面屯田务农搞生产。

  其三,长城的烽火台预警,也是长城守卫防御的重要功能,只要敌人路过长城沿线,烽火台就可以传递警报信息。另外,长城的上面修的比较平整,也可以作为运兵通道。

  西汉汉武帝时期,在内蒙修筑了居延要塞和烽火台,为后续的稳定河西立下汗马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