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出嫁为什么要坐轿子这一习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日期:2023-10-1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轿子的原始雏形产生千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初期。《尚书·益稷》中有一句话:“予乘四载,随山刊木。”这是大禹自述其治水经过时讲的。后人解释,这四载是:“水行乘舟,陆行乘车,泥行乘橇,山行乘欙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

  1978年,在河南固始侯古堆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陪葬坑中,出土了三乘木质肩舆,有屋顶式和伞顶式两种制式。其中一件经复原后还可以看出原来面貌:它是由底座、边框、立柱、栏杆、顶盖轿杆和抬杠几部分组成。从它比较完备的结构来看,当时制造轿子的技术已经十分成熟。

  今天,我们不说轿子,单单说一下“花轿”。古代迎亲的花轿往往被装点得花团锦簇,只要有人抬着花轿招摇过市,老百姓便知道有女要出嫁了。时至今日,这种传统仍然得到了保留,只不过,古时的花轿已变成华丽的婚车了,但那套接亲流程却还是换汤不换药的。

  “大姑娘上轿——头一遭”,这是一句适用范围比较广的歇后语,那么,第一个使用花轿出嫁的是哪个朝代的女子呢?

  我们知道,在唐朝以前,肩舆(轿子)属于官方专属的交通工具,平民百姓根本没资格使用,所以,自然不会使用轿子接亲。即便是在唐宋两朝,朝廷仍时不时地出台禁令,禁止老百姓乘坐肩舆。轿子首次用于接亲,多半始于北宋中期,并在南宋时期成为一种婚俗。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有大量人家选择用车马接亲。因为,轿子要耗费较多人力,而且稳定性和舒适性也成问题。

  用轿子迎接新娘,是在什么时候成为约定俗成的硬性规定呢?

  其实,这是在乾隆以后。

  话说,乾隆二十年,因为黄河堤坝问题,乾隆爷出巡至河南,在当地县衙落脚。这天乾隆在县衙里休憩,突然听到墙外敲敲打打十分热闹,好奇的他走到大门口,正看见公差在与人争论。

  原来,这天刚好是城里最有名的才女刘小姐嫁人的大喜之日,一行人簇拥着坐在毛驴上的新娘子途经县衙,公差担心一行人会影响了万岁爷的休息,所以,便上前与其理论。

  刘小姐原本大好的心情,被公差破坏的一干二净,她听对方执意要自己让路,便面色不快地说道:“凭什么让我让路?”公差不得已,只能吐露实情:“万岁爷在县衙里,你还不快快离去?”

  刘小姐听罢,立即回应道:“我这一生只结这一次婚,哪怕县衙里真的住着当今圣上,我也绝不会妥协。”乾隆爷听到这番话,立马走出县衙,观察这个胆大的姑娘。

  乾隆在县衙里待的烦闷,想拿面前的新娘子寻开心,于是,便说道:“朕也可以让你过去,只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要求。”刘小姐问:“这里皇上最大,我听皇上的。”

  乾隆道:“我来出一幅上联,我们来对对子,你要是对的上,还能即兴赋诗一首,朕就不怪罪你的无理,还让你坐朕的轿子体体面面地去夫家成亲,你看怎么样?”

  刘小姐是当地有名的才女,她怎会畏惧对对子呢?于是,她便要求乾隆赶快出题。乾隆看着嚣张的刘小姐,想要讽刺她不识好歹脱口而出道:“塘中荷花,疯蝶硬要采。”

  刘小姐立即回击:“画上仙女,狂生却难求。”乾隆仔细咂摸一番,觉得这对子虽然不算工整,但别有韵味,不失为一个好对子。

  乾隆输了一阵,不甘示弱,于是又说道:“不愧是才女,这对子对得相当好。既然对子已经对完了,那小姐不妨以衙门外的铁水牛为题,即兴赋诗吧。”

  显然,刘小姐虽有才情,但她太狂傲了,以至于,对出来的对子竟是在暗讽乾隆是“狂生”,所以,乾隆不解气,想要用其他法子折辱一下她。

  刘小姐沉思了好一会,将一首诗娓娓道来:

  “康熙令铸一铁牛,置堤镇水几十秋。

  狂风拂拂无毛动,细雨霏霏有汗流。

  青草河水难进口,无绳勒索却昂头。

  牧童有力牵不去,千年万载永驻留。”

  这首诗可谓绝妙,其中蕴含着两个意味:

  康熙朝留下的老水牛,其是小牧童能撼动的?其意就是在对乾隆说,自己不过是个小老百姓,身为万岁爷的乾隆没必要跟自己一般见识

  至于这首诗里“千年万载永驻留”这一句,显然就是在歌颂长治久安的大清王朝,哪个皇帝不想听到自家王朝千秋万代呢?

  乾隆听完了这首诗,对刘小姐刮目相看:“小姐不但姿色过人且气质脱俗,而且,还有寻常女子所不具备的才情,实属难得。没想到朕这番出巡竟能有如此收获,真是值得。”

  说罢,乾隆命太监将自己的轿子抬了出来,亲自为新娘子掀开轿帘。在刘小姐动身前,乾隆还不忘写了一幅“大姑娘上轿头一回”的题字,送给新娘子当贺礼。

  从这以后,但凡老百姓家嫁女,都会借这个典故求个吉利。

  由此可见,影视剧里所有古代新娘出嫁都乘坐轿子这点是不严谨的,至少在乾隆以前,大姑娘出嫁乘坐的交通工具还是五花八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