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在中国古代,皇帝自认为是天之骄子,穿龙袍,住金屋,坐辇车出行,可以说是无比尊贵。而饮食方面,自然也得跟寻常人家区别开来。
那么,皇帝是怎样吃饭的呢?会像我们一家大小围坐在一起吃饭,然后聊聊家常吗?皇帝吃的食物,是不是全都是用稀缺食材做成的?皇帝的饭菜,是不是多到吃不完呢?关于这些问题,在过去,则被视作皇家机密,不会公布于世人面前。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皇帝是怎么吃饭的。
首先,皇家在过去常常被叫做“孤家”,皇帝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是独自一人,在一张专门为他而设的桌子前进食,“独食”一词,便是来源于此。
虽然,皇帝是自己一个人吃饭,但是,在吃饭的时候,会有一些宦官在皇帝身边服侍。由于,朝代不同,每个皇帝的吃法都是不同的。饭菜的多少、如何搭配,都会根据皇帝的口味和饮食习惯而定。如果,饭菜太多,摆了满满一桌的时候,皇帝用膳之时就可能夹不到自己想吃的菜品。这个时候,站在一旁的宦官,就会帮皇帝把菜夹到他的面前。
除了宦官之外,皇帝用膳的时候,会有一些宠臣、皇子等站在一边听赏。皇帝不想吃某某样菜,或者不开心,不过,一般吃不完是最主要的原因,皇帝就会把这些膳食赏赐给他们。但是,即使被皇帝奖赏了,这些人也不能和皇帝同桌吃饭,他们只能在另一张桌子上站着吃。而且,因为这些美食是皇帝赏赐的,所以,就算是再难以下咽,宠臣、皇子们都必须以称赞的方式将其吃完。
在早些朝代,皇帝吃饭的时候会有乐队在一旁歌舞。后来,因为这种习惯太繁琐且劳民伤财,所以,就变成了只有在寿宴和一些重要席会上才会如此。不过,皇帝吃饭的时候,会摆谱这件事,一直延续到了晚清时期。关于摆谱,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便在《我的前半生》中提到过。
溥仪写道:
皇帝们在吃饭的时候,有一套专门的用语,也就是我们平时在电视上看到的“进膳”、“传膳”、“御膳房”等词。到了饭点,皇帝想吃饭的时候,只需要说一声就可以了。而眼前服侍的宦官,会向门口的宦官传话,然后,一路传到御膳房里。话音刚落,就可以看到一列整齐的队伍,抬着几张膳桌和用金龙朱漆盒装着的饭菜,往皇帝方向走去来。这些饭菜足足有一百多道,细分类别,这就是“摆谱”。另外,为了保证皇帝饭菜的质量和安全,每道菜都会标注菜名、大厨等,以便追究。
其次,皇帝使用的餐具也是大有学问。餐具以金、银制品为主,金制的餐具可以显示出皇家的气派和高贵,银制的则是用来检验饭菜以防止饭菜被人下毒。在中国古代,饭菜被人下毒,把皇帝给毒死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为了确保皇帝的人身安全,皇帝进食的时候,通常会有一个试食的太监在一旁服侍,皇帝想吃哪个菜,试食的太监会先吃一点点,确保饭菜没毒。
再者,就是刚才所提到的银制餐具。送到皇帝面前的饭菜,会挂着一个银制的小牌子,侍奉的太监会在皇帝面前,把小牌子放入饭菜中检查。另外,还有个传说,说是在魏晋的时候,有人用乳汁来做菜。我们不禁猜想,皇帝是不是也吃着用乳汁做出来的菜呢?从一些记载着清朝菜谱的史料来看,皇帝的膳食并不是这样的。御膳的材料跟普通材料一样,离不开猪羊鸡鸭鹅鱼。
不过,御膳的做法,可就讲究多了,一道菜可能要用到上百种配料。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的时候皇帝很喜欢吃鸭子,每天的膳食中总有鸭子的身影。而乾隆吃鸭子,竟把鸭子吃出了名气;溥仪幼时,早膳几十道菜,好几道都是鸭子;慈禧太后的日常御膳里,也包含着鸭子的各种吃法。并且,因为慈禧太后太喜欢吃鸭子,所以,身边服侍的太监,也能做得一手鸭子菜。
有太监因为会做鸭子,不仅取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还当上了太后身边的红人。清末有名太监小德张,便是其中之一。小德张名祥斋,字云亭,在内宫太监里排辈兰字,慈禧太后赐名“恒泰”,宫号小德张。小德张能成为慈禧面前的红人,可以查到的原因,就是他擅做一道慈禧喜欢吃的菜——烩鸭条。
当年,曾在清宫御膳房待过的温宝田回忆道:
因为,他能炒几样慈禧爱吃的菜,而且,又处处表现得“忠心耿耿”,使得慈禧命他在“寿膳房”兼任“掌案”。每天每顿他都得炒几样他的拿手好菜,如烩鸭条、炒干兰豆腐、炒黄瓜酱等,专供慈禧吃用。于是,他在慈禧的心目中,就成了一个离不开的重要人物。在宫中时就不用说,即使慈禧住在了颐和园时,也总是命他住在仁寿殿的南院,专管饮食方面的事情。
但是,别看鸭子好做,这种活一般人还真干不了。味道不好,慈禧一旦生气可不是闹着玩的。
不过,至于清朝的时候,皇帝们都这么喜欢吃鸭子的原因,却仍然不清楚。
有的人说:是因为鸭子有降火调理身体的功效,比如说,烩鸭条的菜谱上,就标明去湿气、降低火气、改善脾肺等功能。但是,每个皇帝的口味、喜好不同,所以,他们喜欢吃鸭子的原因也不尽相同。关于慈禧太后喜欢吃鸭子的原因,人们猜测是因为慈禧有便秘,所以,想通过吃鸭子补补虚气,调理一番。
参考资料:
【《御膳房金银玉器底档》、《我的前半生》、《清史稿·后妃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