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郑玄为什么备受赞赏郑玄的生平经历是怎么样的

日期:2023-10-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郑玄的生平经历介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刘备是《三国》里最具仁德的儒家圣君,那么这样一位得到后人倍加赞赏的仁主,究竟是接受过哪位老师高明的指点呢?在《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记载:“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瓚等为友”。当然,正史《三国志》中也有不一样的说法,里面并没有提到刘皇叔曾师事郑玄这一点,但无论他曾经是不是刘备的老师,这个人在我国古代儒学史上的地位和成就都是不容忽略的,能够有如此高才学的人必定不是等闲之辈,那么下面就跟我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这位东汉大儒的传奇人生吧。

  郑玄画像

  1、早而聪敏,务实好学,虽家境贫寒却不尚虚荣

  郑玄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祖辈都是以田间务农为生,好在他幼时聪慧好学,八九岁的时候就已经精通算数之学了,一般的人都超不过他,再长大一些就能够熟练地去诵读一些儒家经典文学作品,此外,他对于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也有所涉猎,再加上写得一手好文章而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神童”。郑玄不仅才学出众,在个人品质方面更是显得非常突出,有一件事很能说明这个问题,母亲曾经带他去外祖家做客,一屋子的人全都着装大气高端,谈吐举止无不流露出自己富贵奢华的气势。唯独郑玄一个人默默坐在那里不吭一声,母亲觉得脸上很没面子,就多次暗示儿子展露点才华出来,好给自己脸上争点光彩。谁知郑玄对此不以为然,不想在这里故意卖弄自己的才气,他认为这样的场面不符合自己的志向,便说道:“非我所志,不在所愿也”(引文见《太平广记》卷215引《郑玄别传》)。

  郑玄画像

  郑玄从小就懂得刻苦学习,从来不会因为自己天资聪慧就表现得自高自大,虽然家庭经济条件相当困难,但也仍然保持着高洁的品质,并没有丝毫的爱慕虚荣之心。能够在年纪尚轻时就有如此远大的志向和深远的思想,可见郑玄的确有着比常人更加突出的一面,也难怪他在日后的发展中有所作为了!了解完郑玄的幼年时期后,我们接着再来看他长大之后又是如何发展的。

  周礼

  2.壮年离家,游学关西,终得老师的看重并学有所成

  郑玄立志于潜心研究经学,并不辞劳苦地到处孜孜求教,很快就达到了学富五车的地步,即便是这样也仍然无法满足他对于知识的渴望,但是关东地区已经没有人能够交给他新东西了,于是只好通过友人卢植的关系,西入关中拜马融为师,希望能够继续学习新的知识。那么马融到底是什么人物,为何会受到郑玄的如此敬重呢?他因为学问十分渊博而被认为是当时最著名的经学大师,其门徒弟子有几百人之多,但马融有个很苛刻的规矩,就是自己只亲自传授优秀的弟子,其他人只能由这些人来传道受业

  郑玄墓

  郑玄来到关西后一直不被马融所看重,甚至在长达三年之久的时间内连老师的面都没有见过,只能跟着那些高材生学习知识。但即便是这样,也没能打击他渴望学习知识的精神,仍然坚持日复一日刻苦钻研经学,从未有过懈怠之时。果然坚持下去就可以等到机会,有一次马融和弟子们讨论一些疑难问题,但迟迟没有头绪,有人建议把擅长数学的郑玄叫来一起思考,果真很快就得出了问题的答案。马融对此感到相当惊讶,并认为自己和卢植都比不上他,从此之后就重视起郑玄来,把自己平日里学习时遇到的难题都拿来和他一起商讨,就这样两个人相互促进,在经学的研究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突破。

  郑玄雕像

  郑玄没有因为得不到大师的看重就自暴自弃,而是始终坚持刻苦学习的态度,努力提升自己学术方面的知识,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道理,最后终于等到了出头之日,得到老师的亲身面授,后人归有光就此对他评价说道:“世之所谓博洽之学,雕虫之技,传经之家,若司马迁、刘向、郑玄、王弼之流也”。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敬仰的,态度的好坏决定了一个人是否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这就是一代大儒与无为者的根本区别所在。

  郑公祠

  3.隐修经学,独创郑学,成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郑玄学习到的儒家学术之深,已经足以让他成为闻名全国的经学大师了,这也就自然免不了有成百上千的求学者前来拜师学习,大家都希望能从大儒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而此时的郑玄仍然生活十分贫穷,于是只好一边种田维持生计,一边面授门徒。后来发生了政党变动,郑玄被禁锢后就专注于经学的研究,而他的成就也是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他在当时集古文今文经学文化于一体,创立了一个全新的学派——郑学,并且受到了大众的广泛接纳与认可,郑玄曾在《戒子益恩书》中说自己致力于经学,是为了“述先圣之玄意,思整百家之不齐”。而且这一成就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也使经学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为其进程的促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郑玄重塑金象碑

  在受到禁锢之后,郑玄并没有就此堕落不堪,而是把它当成一个潜心研究学问的好机会,用自己的毕生所学遍注古文经,成就超越了当时很多的学者,其声望也就此传遍了全国上下,成为被人们最敬重的经学大师,弟子门徒上千也自然就不足为奇了。

  4.保节不仕,聚徒讲学,晚年颠沛流离终病逝

  再说郑玄被解除禁锢之后,由于他的渊博学识让他的名声被世人所熟知,很多当政者听闻后就争着想要邀请他入朝为官,而郑玄为了保节,就直接拒绝了这样的邀请,只是一心一意专注于自己的经学之路,直至很多年后都仍然有人前来征召他入仕,但郑玄都是屡拒征辟,在家乡隐居讲学,做着一生的文学事业。再来看他的晚年时期,则更是有着不一样的心酸经历,70岁的时候惨遭丧子之痛,后来又被袁谭逼迫着前去随军,没有办法只好抱病而行,最后不幸于半途中加重病情而逝世,这件事情在《高士传》一书中被记载道:“袁绍屯兵官渡,谓玄随营,不得已,带病至魏郡元城,病笃卒,葬于剧东”,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在自己颠沛流离、身体抱恙之时,郑玄也仍然在坚持注释《周易》一书。

  郑公祠

  总而言之,我们可以看到郑玄的一生都是在学习知识和传授知识中度过的,即便是生命临危之际,也不忘为文学事业做出贡献,虽然他的生平遭遇坎坷多舛,但后来也因个人的努力上进而闻名于世。后人评价他的经学成就说:“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说,删裁繁芜,刊改漏失,择善而从,自是学者略知所归。”(引自《后汉书》本传)。郑玄专注于经学文化的精神令无数后人所折服,但更让人敬佩的还有他面对诱惑时不为所动的可贵品质,不忘初心,终得始终,这样一位伟大的文学大家自然应该名留青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