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实力强大有多次击败秦国 最后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

日期:2023-10-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春秋齐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在战国七雄中,秦国一开始不是最强大的诸侯国,却在“商鞅变法”后崛起。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秦并巴国和蜀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间灭掉韩国、魏国、赵国、楚国、燕国、齐国这六国,从而建立了秦朝

  虽然在战国七雄中,是秦国笑到了最后,但是,在此之前,齐国完全有机会,也有实力和秦国争夺天下。比如在战国中期,秦、齐成为东西二强。当时主要的诸侯国都已称王,秦、齐两国都不愿再与五国平起平坐,于是秦昭襄王和齐闵王一度并称为“东西二帝”,这体现出齐国的强大让秦国都为之忌惮。那么,问题来了,齐国实力强大,还曾多次击败秦国,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呢?

  一

  田氏代齐后,齐国的整体实力不断增长,也即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虽然君主由姜氏变成了田氏,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之后,齐国自齐威王时期走向崛起。齐威王在位时,齐国虽然没有和秦国直接交手,不过,齐国却通过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将战国初期的魏国击败。而就魏国来说,则在商鞅变法前长期压制了秦国,并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

  到了齐威王在位后期,齐国和秦国开始交手。桑丘之战是发生在周显王四十六年(前323年)左右,齐国于桑丘(今山东兖州市附近)击败秦国入侵的战役。此战役为秦国商鞅变法以来首次与齐国正面交锋的战役。在商丘之战后,匡章率领齐军展开了函谷关之战。此战,匡章率领的齐军,联合魏国、韩国的大军攻破了秦国函谷关。在此背景下,秦昭襄王因为难以抵挡齐国,才选择用东西二帝的计策,以此达到离间齐国和其他诸侯国的关系。

  二

  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战国中期,齐国的实力完全不输秦国,并且还多次击败秦国。既然如此,为何齐国没能消灭山东六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齐国之所以没能一统天下,原因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这是因为在对外策略上,齐国明显不如秦国高明。在商鞅变法后,秦国的对外扩张,遭到了山东六国的忌惮,乃至于引起了山东六国的合纵攻秦之战。为了离间山东六国,秦国不仅有张仪的连横策略,还有范雎的远交近攻

  就远交近攻来说,《战国策·秦策三》中记载:“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也即秦国不断蚕食魏国、韩国、赵国的疆域,并和齐国、燕国交好,从而方便自己攻打三晋。但是,就齐国来说,却没有这么高明的对外策略,这导致战国七雄中的其他诸侯国走向联合,从而发起了五国伐齐之战。

  三

  在五国伐齐之前,齐国曾经攻占了燕国,从而和燕国结仇。在从燕国撤军之后,齐国又消灭了富庶的宋国,从而招致秦国、楚国等大国的不满。除此之外,齐国还攻打三晋,这等于齐国一下子得罪了战国七雄中的其他六国了。于是,虽然齐国拥有山海鱼盐之利,并且人口密集,但是,这依然难以抵挡六个诸侯国的联合进攻。

  在五国伐齐时,楚国也趁机夺取了齐国的淮北之地,这导致田单复国后,齐国仍然无法恢复元气,从而在战国后期失去了存在感。另一方面,齐国地形以平原、丘陵为主,没有易守难攻的地理条件。因此,这造成齐国面对周边诸侯国的联合进攻时,不能失败,一旦在决战中失利的话,齐国的城池将迅速失守,这也是乐毅伐齐时,燕国大将乐毅可以连续攻占齐国70多座城池的重要原因。

  四

  最后,相对于齐国,秦国所在的关中地区具有易守难攻的特点,这促使秦国即便作战失利,也很难有都城失守的风险。比如在邯郸之战中,秦国虽然损失了数十万兵马,但是,对于魏国、赵国、楚国等国的联军,却只能收复失地,而无法攻入到秦国的腹地。因此,正是由于核心区域一直易守难攻,这让秦国在作战失利之后,依然拥有恢复元气的基础。等到邯郸之战后,秦国在休养生息一段时间后,又可以对外扩张。但是,就齐国来说,因为五国伐齐时,齐国的大部分城池都被攻占了,这带来的损伤,显然是短时间难以弥补的。于是,齐国很长时间都没有重回巅峰。

  此外,在君主的能力上,齐国也和秦国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五国伐齐后,不管是齐襄王还是齐王建,基本上都是比较平庸的君主,这和锐意进取的秦国君主,自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等君主,即便放到其他王朝,都是比较有作为的君主。而就齐国来说,齐威王、齐宣王辛苦打下的基业,最终在齐闵王在位时付诸东流,也即齐国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就是齐闵王这位君主在位时。但是,因为树敌过多,没有合纵连横,齐闵王让齐国被战国七雄的其他诸侯国围攻,从而错过了一统天下的最好机会,进而让秦国成为最后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