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朝代变迁新朝总要抹黑旧朝,为什么刘邦不抹黑项羽

日期:2023-10-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为什么刘邦不抹黑项羽?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我国经历了无数的朝代变迁,几乎每一个朝代建立后,都会抹黑前一个政权,来凸显自己取得政权的正当性。举例来说,唐朝建立后,便极力抹黑隋朝,否定隋文帝、隋炀帝的功绩,将其妖魔化,从而让人们认为唐朝的建立是顺应天意。

  往前追溯,早在商朝末年,武王姬发也是一边丑化纣王一边联合诸侯们伐商的。

  不过,在悠久漫长的历史上,也有着一些与众不同的案例。例如,刘邦在击败项羽,建立统一全国的汉朝之后,便没有对项羽加以"污化"。

  刘邦不但不将项羽塑造成人人畏惧厌恶的形象,反而对其亲属还十分优待,将其中好几位都封为了侯,还将自己的姓氏"刘"赐给他们以示亲密。

  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刘邦为何不抹黑项羽,以及刘邦为何善待项羽的家人。那么首先,我们来看看刘邦不把项羽塑造成人民公敌的理由:

  第一、刘邦和项羽关系其实并不差。

  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刘邦和项羽作为争夺天下的双方,关系一定是非常恶劣的,不过,其实他们二人的关系比想象中好得多。汉二年(前205),刘邦率军袭取了项羽的首都彭城,并在城中大肆庆祝,不过紧接着,项羽便夺回了城池,并俘虏了刘邦的父亲、妻儿。

  两年后,为了逼刘邦投降,项羽将其父刘太公放到砧板上,威胁他如果不降就煮了其父。面对项羽的恐吓,刘邦答复道:"吾与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幸分我一杯羹!"从这段话可以看出,项羽和刘邦曾经结拜为兄弟。最终,项羽没有真的伤害刘太公,而是将其送还,可见二者其实也没什么深仇大恨

  第二,污化项羽缺乏必要性。

  在我国古代的战争中,师出有名是十分重要的,要是想推翻现在的政权,一定是要找到一个合理的理由。

  如上文所说的,为了能够更加正当的讨伐纣王,武王细数其罪行,表示自己是顺应天意。

  然而, 等到项羽兵败身死,天下大定后,人们很自然便接受了刘邦和汉朝,用不着再抹黑项羽博取支持,刘邦自然也就懒得多此一举了。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为何项羽的亲属会被刘邦优待。

  在说这之前,笔者想要举一个人的例子,此人便是雍齿。

  秦朝末年,雍齿本来是跟随刘邦起兵,但后来刘邦发展的并不是很好,雍齿便投奔了其它势力。后来又经过机缘巧合,雍齿还是回到了刘邦的麾下。不过,因为之前的叛逃行为,二者之间始终关系尴尬。

  汉朝建立后,刘邦将自己所亲信的大臣封为高官,引起了其他功臣的不服。于是,张良便询问刘邦最恨功臣中的谁,刘邦答道:"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

  听到这话,张良便让刘邦厚赏雍齿。这样,人们见最被刘邦厌恶的雍齿都能受封,自己也就有了升迁的希望,不满的念头自然就消失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刘邦、张良对于人心是十分看重的,而这一点也可以用来解释他们对项羽亲属的优待——项羽本是刘邦的敌人。然而,刘邦却能够不因此迁怒,而是厚厚奖赏他们,可见刘邦实在是个有容人之量的英明君主。

  因此,刘邦之所以优待敌人的亲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为自己营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换取更多人的爱戴。

  第二个原因,则是这些亲属确实值得被封。

  我们从被优待的人物入手,可以发现,项伯、项襄、项他三人虽是项家人,却个个被封为侯那么,他们曾经做了什么,让刘邦对他们格外好呢?

  公元前206年,刘邦抢先入关灭亡了秦朝,而项羽则是紧随其后,为了避开项羽的锋芒,刘邦主动向项羽示弱,而项羽则是设下酒宴宴请他。

  当时,项羽的谋士范增害怕刘邦会成为日后的威胁,于是暗中布置,准备在席间将其杀死,而作为项羽的伯父,项伯也得知了此消息。

  当年,项伯曾与张良有旧,因为担心故人安慰,项伯前往刘邦阵营告知了张良。然而,张良却立刻上报刘邦,并把项伯也脱下了水。

  第二天,被说服协调刘、项关系的项伯保护刘邦安全度过了危机。也因此在项羽兵败后被封为射阳侯,待遇十分优厚。

  至于项襄、项他,一个是在项羽兵败前就投降了刘邦,一个是在项羽兵败前被捕,后来也接受了投降。刘邦厚赏他们,无疑能够鼓励那些识时务及时投降的人。

  至于将项家人赐姓为"刘",则一是能淡化和消弭仇恨,二是能让项家子弟更好地为己所用,三是能向天下展现自己的大度和气魄,算是一正确的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