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衍和尚是谁“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什么拒绝朱棣的封赏

日期:2023-10-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黑衣宰相”姚广孝为什么拒绝朱棣的封赏,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在我们的认知里,古人造反一般是为了功名利禄,靠性命拼出一个前程给子孙后代留份家业,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在明朝却有这么一个奇人,帮助主子造反成功后,却什么也不要,简直让人匪夷所思,这个人就是——道衍和尚。

  道衍和尚是明朝高僧,俗名姚广孝,法号道衍;以和尚之名,辅佐朱棣,靖难一役居功至伟,人称“黑衣宰相”。死后以文臣身份入明祖庙,大明三百年,只此一人。

  姚广孝俗家本名姚天僖,苏州长洲人,家中世代从医。他十四岁那年,出家做了和尚,法名道衍。道衍和尚并不肯安心学佛,而是修习禅宗,后又修习净土宗,并读了大量的儒家诸子百家,甚至包括历史地理军事方面的著作,也写作诗歌和散文,不一小心还和高启等人成了“北郭十友”……

  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时候,这时候朱元璋从民间挑选十位僧人给诸王讲经,姚广孝经人举荐进入了燕府辅佐当时的燕王朱棣。据说二人初次相见时,朱棣曾询问姚广孝为何会选择他,姚广孝回答“因为我会送王爷一份大礼,一顶白帽子。”姚广孝进入燕王府后,极力说服燕王起兵,朱元璋去世后,朱棣对皇位有觊觎之心,姚广孝深知朱棣内心的想法,因而以占卜的方式鼓动朱棣起兵。此外,姚广孝还在王府内积极训练军士,监督打造兵器,以作军事准备。

  1399年,燕王起兵,“靖难之役”正式开始。朱棣攻不下济南,他劝朱棣班师以做休整;东昌之战,燕王手下头号战将张玉战死,几乎放弃的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继续进军直取京师,最终乾坤定鼎。“靖难之役”中的姚广孝,是一个聪明绝顶的谋士,一个成功的战略家。

  更值得称道的是,身具靖难首功,从龙之荣的姚广孝,本可因此贵享荣华,但他却拒不受封。朱棣能当上皇帝,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道衍。事实上朱棣也不想寒了人心,他封道衍为太子少师,赐名姚广孝,让他还俗,赐宅子送宫女。只是道衍坚决推辞,平常住庙里,上朝官服下朝僧服,一直保持自己和尚的本色。

  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

  姚广孝为何如此呢?

  原因有三:

  第一、他本是佛徒,对荣华功名淡然看待

  剥去此人所有的“光环”以后,僧人才是他的“老本行”。姚广孝为僧多年精通佛义,对于世间繁荣早就淡然处之。只不过在一次皇家葬礼的诵经过程中,他偶然遇到了大志在怀的燕王,一身本领不忍埋没,而后跟随后者举兵伐谋。

  可以说他在这个过程中只是为了相助主子,对日后的回报并没有特别的期待。这也跟他长时间钻研佛法有很深的关系,世间功名远不能让他动心。

  姚广孝不好功名富贵,他是为了实现“个人理想”而造反。只是为了验证自己一生所学是否有用。而成功与否是次要的。他是个有眼光的投机者、权谋家。既然不是为了荣华富贵,个人理想已经实现后,隐退就是必然。

  第二、靖难本质还是造反,心存不安

  虽然朱棣是一代有为的君王,但是他起兵夺权还是谋逆行为,所有跟着他行动的人员都犯了大忌,这在那个封建时期是非常“讲究”的。

  可是他为了带着燕王完成一番大事业,在整个起兵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燕王虽然一直都有起兵之心,但由于事情太过重大,他一直犹豫不决

  而姚广孝不仅在表面上劝说对方用兵,更是在后方帮助燕王招兵练兵打造兵器,在攻城进军之时也多次出谋定策。

  如此一来,甚至可以说,无姚广孝,便无燕王之帝位。姚广孝在朱棣眼中自然是大功臣,但在史书中却难保不被骂为乱臣贼子,因而他不敢受封。

  朱棣成功第二年,姚广孝衣锦还乡,拜访姐姐,姐姐对他泼口大骂。拜访他最好的朋友王宾,王宾对他说“和尚误矣,和尚误矣。”

  在他们眼里,姚广孝虽是事业上的成功者,却更是道义上的失败者。一方面从正统观看,朱棣属篡权谋位,另一方面建文帝即位,确也一变太祖威猛治国理念,改用仁厚宽恕,以德治国,轻徭薄赋,施惠于民,民心之向背已从燕王口中道出。故朱棣起兵,既是犯上作乱,更是悖逆民心。而姚广孝不遗余力为燕王效劳,无疑被他们看成是助纣为虐

  再加上“靖难之役”让天下饱受战乱和朱棣登基以后的行为杀戮太多,让姚广孝对于自己的行为颇为后悔。

  第三、激流勇退,以求善终

  对于君主来说,一众功臣的作用只体现在起兵的过程中,在起兵成功了以后,这些功臣不但没有实际的用处,反而还要分走一部分利益,这种情况对于任何一个时期的帝王都是没法接受的。

  每个新朝都有一个“潜规则”,新晋君主上位以后势必会对功臣进行“清洗”活动,姚广孝博古通今,自然会明白这个道理。

  “靖难之役”成功后,朱棣论功行赏,姚广孝被定为“靖难第一功臣”,但是除了官位以外的金银财宝、宅邸美人都被他退了回去。白天辅佐朱棣,尽人臣之事;晚上修佛养性,行僧侣之职。“靖难之役”后的姚广孝,是一个低调内敛、毫不张扬的人。也正因为他刻意保持了这一作风,他和朱棣之间才没有发生“狡兔死,走狗烹”的一幕。

  总体来说,姚广孝不接受封赏是有着很深层次的考虑的,这种行为正是他睿智的体现。

  姚广孝是一个神秘的奇才,至死人们也不懂得他的内心。后来的卫道士批评他是奸僧,不过是因为他辅佐燕王夺位,改变了所谓江山正统。但是大明的巅峰时代,正是有造反篡位的朱棣创造的,就像发动政变的李世民,开创了唐朝最辉煌的贞观之治一样,你能说他们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