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晚期的人们活在癫狂中,袁黄为守“善行”写功过格!

日期:2023-10-18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袁黄为守“善行”写功过格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晚明的灭亡源于从上到下进取心的失落,特别是知识分子,其中最典型的是张岱(1597—1680年)。这个人前半生醉生梦死,玩男人玩女人玩小孩、花鸟鱼虫古玩字画、听书唱戏写小说。

  后半生穷困潦倒,生活在自责中。其实,当大型自然灾害没有光临晚明前,整个晚明都活在癫狂中,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是如此。例如,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娼妓业越发达。

  然而,在这一癫狂状态下,仍有不少知识分子坚守着人生的理想,例如文徵明,这是明朝中期。后期则有袁黄。甚至有许多人都认为,正是因为袁黄的努力,明末清朝时期,中国人的一些思想才得以在民间最朴素地保留着。

  同时,袁黄的努力,也是儒家弟子,面对社会秩序失衡的状态而进行的一种努力。

  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几次比较大的戕害。如秦皇汉武、如南宋朱熹、如清朝文字狱等。但凡事务,有弊必有好。

  南宋朱熹的理学形成前后,是南宋乃至北宋皇权为了更好地统治治下百姓而形成的一套理论。本来是要求儒学通过阅读圣人经典,更好地效忠国家、效忠天下。然而,到了晚明时期,随着经济理论发展,人们无法面对经济利益的诱惑,感到了一种无助。

  这种无助的本质就是:旧的秩序垮掉了,新的秩序还没有形成,尽管,心学很强大,但是广大百姓却并没有深入骨髓

  晚明官场甚至到了无官不商的地步,但是官员和商界之间应该有什么样的秩序、如何交往等等,并没有一个鲜明的规矩,也就是制度束缚。所以,万历征税得到了天下文人的反对。

  而且,心学所追求的个性解放,到后来也走上了歪路,有的人扩展到了道家庄子一派,及时行乐思想、拜金思想盛行。例如我们上面的张岱,以及我们我们相关文章阅读的链接文章中提到的众多案例。

  袁黄

  但也并非所有人随波逐流,有些儒学者并没有忘记传统儒学。在以金钱为衡量地位(朱元璋时期制定的各种等级该穿什么样的衣服等礼制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情况下,他们借助佛教、道教以及传统鬼神思想的“因果报应”来与儒学合流,来规劝世人在赚钱、为人的过程中要“善行”,其典型的代表就是袁黄。

  袁黄生于1533年也就是明嘉靖十二年;卒于1606年也就是明万历三十四年。他最著名的作品是《了凡四训》。据说,他的祖上因为反对燕王朱棣称帝而被抄家,高祖侥幸从河南淮阳(陈州)逃到了江苏吴江。他出生于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

  这个功过格是道教和佛教共同修行的一种方法。袁黄家族自古崇尚道教但也不排斥佛教,后来,王阳明“心学”兴起,袁黄祖、父、己三代都是追随者。晚明时期,儒释道三教汇通,人们的思想都比较庞杂。因为,历史上反对过朱棣,所以袁家好几代人都放弃了科考,到了袁黄这一代才开始走入科举道路。

  他之所以被人推崇,主要是利用功过格规范自己的行为,已达到善人的地步。

  功过格

  隆庆三年(1569年),37岁的袁黄落第后带着无限的哀伤在回家的路上顺道拜访了栖霞山的云谷禅师。这位老禅师,乃是明代佛教界四大高僧三大师之一——憨山德清的重要师尊,是晚明佛教全面复兴的先导者。据憨山德清记载:“江南从来不知禅,而开创禅道,自云谷大师始。”

  相传,两个人见面后就对坐在一起,三天三夜没有闭眼,就这么看着。如果说,老禅师修禅数十载,那这个定力了得没有什么稀奇的。袁黄竟然能做到如此,可够让人钦佩的。然而,袁黄一开口,老禅师大失所望。俗,再一个词,俗不可耐

  听得出来,袁黄这个人是一个“荣辱死生,皆有定数”的宿命论者。老禅师便用禅宗佛法使其顿悟,并传授“功过格”。让其自己修炼,“人生之福皆靠自己的修为”。

  最终,袁黄采用道士、和尚已经流行了几百年的方法,用“功过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他曾立下誓言:我要积攒3000点,结果成功那一年,他有了儿子。

  他接着又说,我要积攒1万点,结果,他中了状元。

  他又说,我要积攒10万点,结果,怎么办?凭个人修为已经难以做到了,那怎么办?他想了想之后说,我要为民做主,做个清官,造福当地百姓!结果,他又做到了。

  1592年,日本侵略朝鲜,进图中国。袁黄前往军营当差做参谋,但李如松与他不和(主要是如何体现军功,袁黄反对割首级记功),派袁黄镇守平壤,袁黄率领3000名兵士镇守平壤有大功。其后,他被提督李如松以十大罪状罢归家居,闭户著书。

  在朝鲜时期,他的一些理念受到关注,在朝鲜拥有一大批粉丝,受到了朝鲜上下的认可。慢慢的又影响回了中国,到了1731年,袁黄的牌位入驻了“六贤祠”。

  说起来,这个功过格和现在网上点赞、差评行为类似。就是每天把自己的行为分为功(善行,点赞一次,所以,您就给我多点吧)、过(恶行,差评一次,您就别给我差评了)两格,用+1、-1来表示。每月做总结,功过相抵后转入下个月或下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