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你真的了解秦惠文王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众所周知,秦朝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大一统封建王朝,它的前身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最初,秦国不过是西北边陲的一个小国,但经过许多代人的励精图治,秦国在进入战国时期后与东方的六个国家并称为"战国七雄"。
后来,经过秦孝公与商鞅的改革,秦国国力大增,成为了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强大的国家。
秦孝公去世后,商鞅也因为与旧贵族的仇怨以及在秦人当中过高的声望而遭到了诛杀。
尽管商鞅去世,他所制定的秦法却依然得到了很好的实施,秦国也按照着他生前的规划不断发展。
有人说,秦国其实早在始皇之前百年就本该统一天下了,无奈的是,当时的君主却身患隐疾,在本该大展身手的壮年吐血而亡,这位君主就是秦惠文王。
周显王十三年(前356),秦惠文王生于栎阳,也就是今天陕西西安的阎良区一带的王宫内,作为秦孝公的长子,他从小就被作为下一任国君而培养。
十九岁那年,惠文王在父亲去世后正式继位,他虽然因顾忌商鞅的名望将其杀死,但却没有废除新法,就这样,惠文王不但巩固了权势,还没有影响秦国的正常发展。
秦国与魏国积怨已久,在秦孝公时代,二者就经常爆发冲突,如今惠文王继位,也延续了这一传统。秦惠王八年(前330),秦军在公孙衍的率领下大破魏军,尽取了河西之地。
第二年,秦军再度出征,又连取魏国河东四地。到了第三年,魏国迫于秦国威势足足割让了上郡十五县给秦,这样,秦国就有了东出的重要前沿阵地。
秦惠文王更元八年(前318),当年率秦破魏的公孙衍已经成为了魏国的相国,在他的游说下,魏、赵、韩、燕、楚五国联合攻打秦国,双方对峙于函谷关,史称"函谷关之战"。当时的秦国虽然已经是国富兵强,但同时面对东方五国看上去还是难以占据优势,但秦军却在樗里疾的带领下大破联军,取得了斩首八万的好成绩,联军各自撤退。
随后,惠文王采用司马错的建议,南下消灭了蜀国,又派出张仪离间齐、楚,践行"远交近攻"的战略方针。张仪设计让楚国与齐国断绝盟友关系,随后秦国与齐国结为联盟,孤立了楚。被张仪诓骗的楚王怒而发兵攻秦,却正中秦国下怀,秦军在丹阳取得大胜,楚国反而失去了汉中之地。夺取汉中后,秦国虎踞关中、汉中、巴蜀之地,彻底奠定了霸主的地位。
戏耍楚国后,张仪又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了楚、韩、齐、赵、燕背弃合纵,选择与秦国停战。东方六国安分后,秦惠文王又将目光放到了秦国的北方,那里有着游牧民族建立的义渠国。
长久以来,义渠国都与秦纷争不断,而如今秦国强大,很轻易就击败了义渠,逼其首领俯首称臣。秦国不但夺取了大片优良牧场,还在那里设置县来加强管理,对义渠的用兵换来了对秦国骑兵部队的极大补强。
可惜的是,就在秦国逐渐成为最强霸主,拥有了和六国一较高下,甚至逐步将其消灭的实力时,惠文王却逐渐染上了恶疾。一种说法认为,是常年的操劳导致他心力交瘁,也有人说,是感情上的私人问题导致了惠文王心病发作。我们不去计较这些,总之是,在统治秦国十四个春秋后,四十六岁正值壮年,本该大展宏图的惠文王与世长辞。
秦惠文王去世后,先是其子赢荡继位,也就是秦武王。秦武王喜爱举重无心政事,在位时间又短,因此没能留下什么成绩,在因举重伤到大腿而死后,其弟嬴稷继位,也就是秦昭襄王。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白起、范雎,进一步奠定了秦国的霸权,但因为当时六国已经重新联合,秦国虽然胜多负少,却始终无法真正做到东出与六国争天下。
综合来看,秦惠文王时期的六国被张仪游说而各自为战,不像昭襄王时期那么团结,比较而言更容易被击败,所以说惠文王想要统一,难度或许是小于昭襄王的。
当然,惠文王时秦国刚进行变法不久,国力的提升还没有取得太大成效,想要一举消灭六国并非易事,但昭襄王在位五十六年,比惠文王足足多了四十多年。
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再给惠文王三十年,以他的雄才大略,天下未必不会被秦所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