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6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学生放假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现代学生除了放暑假还放寒假,学生放假制度实际上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汉武帝创立了官方正规的太学起,便有了太学生的休假制度。
古代的太学生介于官民之间,他们的休假基本和官吏一样。到隋唐时,太学改称为“国子学”,又称“国子监”,政府为太学生们制定了放假制度。据记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常假,每十天放假一天。由于国子学设在京城,学生们大都是住校就读,所以放这种常假时,外地的学生一般不回家, 往往都是参加一些社会交际活动,增加人脉关系。第二类假相当于今天的每年5月间,这时暑夏伊始,植物茂盛、田里麦子成熟之际,故该假叫做“田假”,学生们都回家制麦子去了。第三类假称为“援衣假",这是由于天气转凉需要添加衣衫而放的假,时间相当于现今阳历的十月份,“田假”和“援衣假”都是长假,持续一个月左右,在放假时,学校还照顾家住京都200里以外的异乡学生,探亲赶路时所占用的时间不计算假期之中。不过校方对国子学学生放假有着严格的纪律。例如,有一条明确规定“凡逾期返校者则开除学籍”。
到了明代,官吏平常不休假,国子监学生则在每月初一、十五休息。但历朝太学生都不多,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在私熟读书。私第一般规定正月十六日开学,到农历十二月十五日结束,这样算来学生有一个月的“年假”。端午(五月初五)、孟兰(七月十四)、重阳(九月初九)各放假一天,清明扫墓放假三天、中秋、七夕(七月七)各放假一个晚上,夏、秋农忙季节,各放假十天。
此外,每年的阴历八月二十七日是孔子诞辰,会举行祭祀孔子的典礼。这一天的祭孔仪式隆重,连在私塾念书和在学堂里学习的学生也要放假一至三天,以示敬重。
不过对于那些有志于考取功名的学生来说,即便是有假期,他们也舍不得休息。每天坚持寒窗苦读,考试前还得头悬梁锥刺股,或凿个壁偷点光。今天那些面临高考的学生们一点儿也不比古人差,睡的最晚,起的最早,高考完谁不是掉下几斤肉。古今中外,做学生都是个苦差事,可为了前途,趁着年轻谁都得拼下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