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7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碎银子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
在古代,黄金的数量稀少,由白银充当起了硬通货的角色。由朝廷统一铸造的银锭,五两、五十两甚至上百两不等。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银子,日常生活都是用铜板。就算富家子弟出门也不能带着大银锭,一来太沉,二来好多店家找不开。所以“碎银子”就应运而生了。
以前的银子都是一锭一锭的,每锭银子的数额是固定的,比如一两、二两、五两、十两、五十两等,就象现在我们的人民币一样,但因为在生活中,我们买东西不可能都是固定额度,正好是个整数,有时候会有零头出来,那怎么办呢?这需要凿子、戥子。
比如你家里有人看病,诊金是一两二钱银子,没有二钱银子怎么办?就得用凿子从整块的银子上凿下来一下,然后用戥子去称,这个戥子就是我们小时候常见的秤杆秤砣秤盘,被凿过之后的银子不再是整数了,一两去了二钱,还有八钱,可能以后还会凿,慢慢的就成了碎银子
如果是在一些小店铺、集市上买东西,一般都是用铜钱,用银子卖家也没法找钱,除非你不要找零~一般需要用银子的地方,都是比较高级的,比如茶馆、酒楼之类的。那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碎银子是怎么用的呢?如何知道是重几两呢?
这种银子使用起来确实不方便,因为没有固定面值,所以使用的时候需要用专门的秤来称重,和药房里用来称药的秤差不多。由于在市面上流通的碎银成色不一,有好有坏,所以在兑换的时候要根据成色逐一换算。如果信不过,可以找公估局进行鉴定。所以A地的商人如果到B地进行交易,直接用A地的银子是不行的、不合法的,需要到商会兑换成B地通用的银子,或者将银子重新加工,铸造成B地当地的银子式样。
到了清朝中期时,票号经济出现,比如清代中期的日升昌票号,生意就遍布全国。大额的白银交易,原先是押送白银,这时就变成用日升昌的汇票。到了清朝道光八年,即公元1828年时,连苏州知府都惊呼:“向来山东、山西、河南、陕西等处,每年来苏办货,约可到银数百万两……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贾,具系汇票往来,并无现钱运到”。也就是说,原先几百万两白银的大宗生意,这时都可以用银票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