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度:东汉末年辽东太守,三国被遗忘的霸主

日期:2023-10-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公孙度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孙度和董卓部将徐荣是同乡,在徐荣的力荐下,公孙度得以出任辽东太守。190年,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此时中原混乱不堪,而辽东郡偏居东北,所受影响较小,公孙度借机振兴,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继则东伐高句丽,西击乌桓,南取辽东半岛,越海取胶东半岛北部东莱诸县,开疆扩土;又招贤纳士,设馆开学,广招流民,威行海外,俨然以辽东王自居。按照皇家规制设坛于襄平城郊,行郊礼天地之礼,无论车驾、仪仗、服饰都同大汉天子一般无二

  在保境安民的政策指引下,燕国成为乱世中难得的“世外桃源”。200年官渡大战之时,曹操为拉拢公孙度、封他为永远侯,公孙度拒绝了曹操的拉拢,史料记载“我王辽东,何永宁也!”,公孙度面对曹操也是霸气外露。并且打算在曹袁两败俱伤后进军许昌。不料天不假年,他于204年去世。子公孙康继承其位。

  公孙康继位后,一直对朝廷恃远不服,甚至也想西侵中原,然而不久后,曹操派张辽收复东莱诸县,又接连击破袁谭、袁尚、乌桓等势力,兵锋逼近辽东,才令公孙康大为惊惧。为表示归顺,公孙康命人将逃难至辽东的袁尚、袁熙兄弟杀死,并将其首级奉送给曹操,才使得自己的地位转危为安。曹操为笼络公孙康,便封他为襄平侯,进拜左将军。

  公孙康自知无力与曹操为敌,利用把目光转向了三韩地区,于建安十四年(209年)大破高句丽,攻陷其国都,又设置了带方郡(朝鲜京畿道、并忠清道之地),起兵讨伐韩濊,扬威朝鲜半岛。然而公孙康命短,死后因二子年幼,其弟公孙恭继位,公孙恭则因病渐渐变成了阉人,不能治理辽东。公元228年,公孙康的儿子公孙渊成年后,胁迫叔叔公孙恭让位,于是魏明帝封公孙渊为杨烈将军、辽东太守,这里有一个细微变化,公孙渊并未封侯。

  公孙渊其父公孙康被曹操封为左将军,封襄平侯。爷爷公孙度拒绝曹操的封的武威将军,永宁乡侯,以辽东王自居,公孙渊对魏明帝曹叡给自己的这个很不满足。此时曹魏、蜀汉、东吴之间也相当热闹,先是曹魏与蜀汉诸葛亮之间不断的战争、又是东吴孙权在石亭之战大破曹魏不久后称帝,曹魏还要应付北边新崛起鲜卑首领轲比能,如此热闹公孙渊也想参加进去。

  公孙渊便开始在曹魏与东吴之计周旋,他既接受曹魏政权的官职,又向东吴称臣,他甚至骂曹魏:“今魏家不能采录忠善,褒功臣之后,乃令谗讹得行其志,……猥兴州兵,图害臣郡。”同时对孙权极尽吹捧奉承之能事:“伏惟陛下德不再出,时不世遇。”向孙权出谋,让孙权统一天下:“诚原神谟早定洪业,奋六师之势,收河、洛之地,为圣代宗。天下幸甚!”

  公孙渊的想法并没有什么问题,他想鼓动孙权与曹魏对抗,一方面辽东就会安稳,另外一方面公孙渊也可以趁两败俱伤之际,再次拓展自己的势力。但公孙渊却没有认清当时的形势,曹魏势力是三国中实力最强的,孙吴加蜀汉都不可能灭掉曹魏。

  东吴还是有明白人,东吴自丞相顾雍、辅吴将军张昭以下等举朝劝谏,认为公孙渊必败,因此反对孙吴对公孙渊的支持,但这个时候称帝的孙权,早就被公孙渊忽悠住了,孙权便遣张弥、许晏等,携金玉珍宝,立公孙渊为燕王。公孙渊没想到孙权会如此看重自己,害怕魏国生气来打,但又垂涎东吴送来的珍宝,于是就杀了孙权派来的使者送给曹叡,曹魏一高兴又对公孙渊册封。但此时他却怀疑魏国使团,一紧张又把魏国使团包围了。

  公孙渊的所作所为自然被曹魏使团告知魏明帝,为解决公孙渊与孙权联合的的这个隐患,魏明帝遂于237年命幽州刺史毌丘俭以武力为后盾,携书信印章征召公孙渊入朝。公孙渊自知已无退路,遂率军攻击毌丘俭,竟然侥幸获胜。击退魏军的公孙渊立刻自我膨胀,对魏朝的畏惧之心荡然无存,遂于同年渊自立为王,是为燕国,并诱其侵扰北方减轻自身压力,又再次称臣于吴,希望得到外援

  在公孙渊心里,他以为孙权会帮他,但其不知道,孙权虽然打战不行,但玩政治手段他公孙渊可不是对手,他玩的一套都是孙权当年都玩过,因此孙权表面对公孙渊说:“与弟同休戚,共存亡,虽陨于中原,吾所甘心也。”,但根本就没有动作。魏明帝已经开始排兵布阵,命令司马懿率军远征,双方在襄平展开激战,公孙渊被俘。至此,割据辽东五十年、历三代四任“当家人”的辽东公孙氏政权覆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