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小霸王”孙策,他的武力与蜀汉五虎上将比如何

日期:2023-10-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孙策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孙策在三国演义中号称“小霸王”,其武力与蜀汉五虎上将应该处于同一水平线稍弱的位置。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有且只有一个霸王,那就是西楚霸王项羽,关于霸王项羽在历史上的武力可是号称冷兵器时代最强武将,不仅力大能举起千斤重的大鼎,而且号称万人敌,一个人在一场战争中,轻松斩杀数百人。

  论武力,霸王项羽同时代的任何武将都不是项羽的对手,哪怕放眼整个中国五千年历史,也鲜有冷兵器时代的武将强过项羽的,项羽就是冷兵器时代的王者。

  那么,作为东汉末年乱世枭雄的孙策,能被人称为“小霸王”,除了孙策与项羽都是成名于江东之外,且都是年少成名,而孙策唯一能被称为霸王的,只能说明孙策的武力能与项羽类同。

  那么孙策在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战绩,能被称为小霸王呢?

  孙策的父亲是号称“江东猛虎”的孙坚,老子英雄儿好汉,孙策自得孙坚真传,尤其是武力,孙策在三国演义中的单挑战绩除了与太史慈一百回合打成平手外,其他所有的单挑都是大胜。

  孙策与太史慈的大战可谓是一场经典的单挑之战,孙策带着十二骑偶遇太史慈与曲阿小将两骑,孙策只与太史慈单挑,其他人则观战,两人先是大战五十回合不分胜负,接着太史慈引得孙策撇下随从,两人又战了五十回合。

  合计打了一百回合不分胜负,打着打着孙策一枪刺过去,被太史慈躲开并抓住了孙策的枪身,太史慈也一枪刺去,也被孙孙策抓住枪身,于是两人都弃了枪,赤手空拳打起来,孙策抢走了太史慈背上的短戟,太史慈同时也抢走了孙策的头盔,孙策用戟刺来,太史慈用头盔挡住。

  其实孙策与太史慈的单挑很像许褚与马超的单挑,如果马超稍强于许褚一样,孙策也称强于太史慈,只不过这种稍强的优势非常不明显,只能在长时间的对抗中才能显示出来,之所以说太史慈弱于孙策,是因为太史慈只能三十个回合与程普打成平手,而孙策明显就强于程普。

  这是孙策唯一一场不胜而平局的单挑,再来看一下孙策与其他武将的对决,孙策对战刘繇时,刘繇部将于糜迎战孙策,只三个回合于糜就被孙策生擒而去,能在三个回合生擒敌人的,在三国之中都不多见,生擒比斩杀难度还要大。

  当孙策生擒于糜后,只是将于糜挟在身下,能将一个成年武将像挟小孩子一样挟在身下,除了惊人的臂力之外,孙策更是勇猛异常,刘繇部将樊能见状,连忙追上去,想从背后攻击孙策,结果孙策一回头大吼一声,把这个樊能活生生地给吼到惊吓,跌落马下摔死了。

  三国中吼死敌方将领的,孙策算是第一个人,而张飞则是第二个人,如果不是有着异常雄浑的吼声和强大无比肺活量,是不可能吼死一个成年的武将,可见孙策有张飞的吼声和力气。

  而被孙策挟在身下的于糜在孙策应对樊建这会工夫就被挟死了,孙策在一挟一吼之间,转眼就干掉了刘繇两员大将,名震江东,而孙策的一挟一吼杀死了两员大将的战绩,正是孙策被为“小霸王”的来由,自此之后,孙策就被称为小霸王。

  除此之外,孙策还有一个回合杀严舆,一个回合斩周昕,而这个周昕都能和孙策手下的黄盖打成平手,自此之后,孙策便少有战绩了。

  孙策虽然没与名将交过手,但孙策仅凭个人勇武攻下整个江东,横扫一切敌人,本身就说了孙策骁勇善战

  蜀汉的五虎上将赵云、关羽、马超、张飞、黄忠五人无一不是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的猛将,从战绩来看,五虎将都强于孙策的战绩。

  比如赵云,六十回合平文丑,三十回合平许褚,一个回合斩曲义,一个回合杀高览,三十个回合实打实地击败张郃,三个回合刺死江东名将陈武,长坂之战中,赵云七进七出面对83万曹军,毫不畏惧,即使七十多岁,还能上战场斩杀了西凉名将韩国一门五将,名震天下,这不是孙策能比的。

  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千军万马斩颜良,诛文丑,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务、围困襄阳与樊城,威震华夏,带得曹操几乎迁要迁都了,这不是孙策能比的。

  再比如马超,号称打遍曹营无敌手,马超与张飞大战数百个回合是平手,与许褚大战数百个回合也是平手,马超9个回合击败于禁,20个回合实打实地打败了张郃,数个回合击败李通,50回合击败曹洪,这也不是孙策能比的。

  还有张飞,张飞能哆数次与天下第一吕布战成平手,别的不说,光这个成绩就足够炫耀一辈子的呢,这同样不是孙策能比的。

  就拿五虎上将最差的黄忠来说吧,黄忠能和关羽大战数百回合而平手,能在定军山之战砍了夏侯渊,说明黄忠本身武力就会差,至少也是和关羽差不多水平的,这也不是孙策能比的。

  虽然五虎的战绩远胜于孙策,但是五虎将也并不是比孙策强很多,他们是处于同一武力水平线的武将, 只不过五虎将排名靠前,而孙策排名靠后,如果一定要做一个排名的话,三国武力前十的武将应该是这样的:

  1吕布、2赵云、3典韦、4关羽、5张飞、6马超、7庞德、8黄忠、9孙策、10太史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