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李世民修改史书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随后南征北战,消灭了诸多强大对手,经过七年的浴血奋战和不懈努力,终于重新缔造了一个庞大的帝国和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新生的大唐在经历了一连串血与火的洗礼后,终于呈现出一片海晏河清的太平景象,一切似乎都走上了正轨。
当这个新诞生的王朝正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时,一场可怕的政治风暴,却已经在帝国的权力之巅酝酿。以李建成为首的太子集团和以李世民为首的秦王集团一直都在明争暗斗,最终爆发了震惊天下的“玄武门之变”。玄武门之变的最终结果是秦王集团大获全胜,李建成和李元吉兄弟二人被射死,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让位于李世民。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为重大的转折点,一举将李世民推上了大唐帝国的权力巅峰。但是这个事件也让李世民背负了一个骨肉相残的沉重道德包袱,这种负罪感在某种程度上被李世民转化为自我救赎的力量,成为缔造盛世贞观的潜在动力之一,同时这种强烈的道德不安也让李世民把权力之手伸到他本来不应该染指的地方。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一个地方历来都是“风能进,雨能进,君王不能进”,但是这次的李世民无论如何都要一窥究竟不可。
李世民很想看看史官是如何记载当年那起骨肉相残的悲剧事件,自己的所作所为在史官的笔下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贞观十三年,李世民对负责写起居注的官员褚遂良说:“你的起居注,都写些什么呢?可不可以让君王自己看一看?我想看看起居注,用自己的得失来警戒自己。”
褚遂良马上劝阻道:“现在的起居注,就是古代记录帝王言语的左史,和记录帝王行为的右史。无论好坏全部记录下来,以期望帝王不做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可是,我却没听说过帝王自己要看关于自己的史书。”
没想到李世民还不死心,继续问:“我有不好的言行,你们都记录下来了吗?”褚遂良回答:“常言道,坚守道义不如尽忠职守。我的职责是记录历史,怎么可以不把一切都记录下来呢?”
李世民想要调阅起居注的理由是“观所为得失以自警戒”,这种理由听起来就有点假,一下就被识破了,褚遂良直接拒绝了李世民的要求。没想到碰到钉子的李世民还不死心,接着追问他不好的地方有没有都记录下来,这已经是很露骨的话了,如果换成没有骨气的史官,马上就会屈服了,没想到褚遂良依旧硬邦邦的回答自己的职责是这个,当然都记下来了。
这次的试探失败后,只隔了短短一年时间,李世民就再次提出要看“当代国史”,这次直接找到了房玄龄,下命令说要看当朝的国史,让房玄龄把撰写抄录好的国史送过来,无奈之下房玄龄等人只好把国史加以删减整理,成为按照年月顺序记事的编年体,然后送给李世民,其实李世民真正想看的是六月四日发生的事。
房玄龄
李世民看完有关玄武门之变的原始版本后,感觉十分不满意,命令房玄龄加以修改,并且还对修改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02 李世民修改史书,到底是在隐瞒什么?
后世的史学家们普遍认为李世民篡改了史书,李世民为什么要篡改史书呢?他到底想要隐瞒什么?
众所周知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杀死了两个兄弟和许多侄子,这是无法掩盖的,也是李世民不需要掩盖的,毕竟那种斗争中就是你死我活的事。李世民真正想要隐藏的是一件无论如何都不能公诸于世的事。
玄武门之变发生的那个早晨,太极宫中到底发生了什么?皇帝和那些宰执大臣们到底在干些什么呢?据史书记载,高祖和近臣们正悠然自得地“泛舟海池”,沉浸在一片诗情画意中,对宫门前发生的惨烈厮杀一无所知,直到尉迟敬德出现在面前,才如梦初醒。
这种记载很明显不符合常理,在玄武门之变的前一夜,李渊打算次日召集三兄弟入宫对质,并且还要叫上所有的宰执重臣,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有闲心去海池泛舟,应该是早早地等在太极宫才对。
就算真的去海池泛舟,可是当不远处的北正门发生激烈的厮杀,并且杀的鸡飞狗跳、人喊马嘶的时候,李渊和一帮帝国大佬怎么可能还对此毫无察觉。
只要李渊察觉了发生在北门的厮杀,作为一个精神正常的人并且执掌大权的帝王,应该会马上做三件事:
第一,马上离开海池,躲到某个最隐蔽最易于防守的地方,命令近卫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第二,火速下诏,让身边的宰执重臣到玄武门宣旨,命令所有人放下武器,听候裁决;第三,立刻调集皇城中所有未参加政变的禁军,逮捕兵变的各方首脑和主要将领,调查事变真相,严惩政变者。
如果李渊真的采取了以上举措,李世民的这场政变可能就会功败垂成,毕竟这场政变是李世民先出的手,同时李渊的心里还偏向于李建成,所以李世民必败无疑。
所以李世民必须提前做好某种措施,让太极宫中的所有人都暂时的失去视觉、听觉和行动能力,不能向李渊报信。
03 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隐藏的真相是,他囚禁了李渊,并且可能要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杀掉李渊
李世民要如何保证在玄武门开战前,太极宫中的所有侍卫、嫔妃、宦官、宫女不会去向皇帝报信呢?
答案只有一个,控制他们,派兵进入太极宫,用武力控制他们的人身自由。到这里,一个被隐藏的重大真相就浮出水面了,玄武门之变事实上有两个战场,一个在玄武门前,一个在太极宫内。
太极宫内的战场有多大?是整个太极宫吗?需要把太极宫中的所有人都控制住吗?
李世民没有笨到把有限的兵力都用到太极宫中去漫天撒网,他只需要控制住关键人物高祖李渊就万事大吉了。在玄武门袭杀太子和齐王后,马上派兵入宫,把高祖和一帮近臣囚禁起来,而囚禁的地点有可能就是海池。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囚禁父亲李渊呢?
答案很简单,应该是要逼迫父亲交出政权。
但假设李渊坚决反抗,誓死也不交权,李世民该怎么办?李世民不可能就此退缩,否则一切都会前功尽弃,他自己和手下人可能会有被杀头的危险,那么最后的手段只有一个字,杀。至此,我们已经接近了李世民竭力要隐藏的那个真相的核心。
很有可能在李世民的计划中,入宫控制高祖的行动分为三步:
第一步是“困父”,消灭所有反抗的禁军侍卫,将高祖和近臣们彻底控制起来;第二部就是“逼父”,让某个将领出面,逼迫高祖下诏,把军政大权交给秦王;最后一步,也是李世民最不希望走到的一步,那就是万一李渊誓死不从,李世民不得不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被迫“弑父”。
这样的“三步走”是任何一场逼宫行动都不可逃避的内在逻辑,幸好李渊还算识相,没有逼李世民走到第三步。但是在那个以“忠孝之道”为准则的社会中,就算没有真正的实施第三步,但只要在心中预演过一次,就可能留下永远无法抹除的阴影。
也许正是因此如此,所以时隔多年后,李世民尽管可以把弑兄、杀弟、屠侄的真相昭示于天下,但唯独不敢公开他在太极宫中开辟第二战场,并“囚慈父于后宫”的真相。所以贞观史臣不得不挖空心思的编造了高祖和近臣“泛舟海池”的荒诞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