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赵构不北伐被人诟病,那么赵构为什么不北伐

日期:2023-10-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赵构为何不北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靖康耻是南宋难以磨灭的耻辱,但是赵构为什么不积极洗刷这么大的耻辱,反而安心在南方做自己的小皇帝呢?

  其实对赵构嗤之以鼻的人往往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现代人看来作为皇帝赵构一定有十足的权利,去掌握这个国家的资源包括军事政治。但实际上南宋并非君主专制的朝代。而且古代的皇帝拥有权威,拥有权利,并非能够做到完全独裁,谁都听他的,封建王朝的皇帝,尤其是在宋朝以前实际上都是王朝的象征。

  皇帝的权利与国家是进行捆绑的,而且皇权是与官僚集团相配合相互支持,而建立中央集权的。两者是合作关系而非所属关系。一旦双方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和问题,那么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其实也很难利用自己所谓的那点号召力就能成功北伐的。在当时赵构真正的自己的军队根本没有。我们所说的中兴四将那都是私人军队只是接受政府的调度而已。这也是为什么在南宋与金国签订条约以后赵构要处理各个军队以及武将。因为在这儿以后赵构才算是有了自己能够真正调用的军队。

  而在我们所认为的北伐最好的年代里,赵构都是仰仗着地方军事将领的。不论是谁都没有安全感,只要这些人不反抗就谢天谢地了,怎么可能对其加以重用,并十分信任领军北伐而又能获得胜利呢?朱元璋成功进行了北伐并建立大明帝国,主要也是因为他对军队的把控有十足的权利,如果朱元璋也不知道自己手下的将领拥有如此硕大规模的军队要做什么?一直存在防范之心,那么朱元璋最多也只是偏安江南而已。

  同时赵构掌握多少地盘儿呢?

  没有军队的皇帝,你能指望赵构能够掌握多少地盘?答案是赵构除了表面上的行政组织和机构之外没有自己的地盘。赵构的皇位所得是最不正的,他继承的皇位,并非来自于自己的父亲,哥哥的北宋政权,而是来自于金朝所建立的伪政权。这个伪政权本就是代替金朝管理南方的,赵构从这一伪政权的手中获得皇位,你指望地方行政官僚会对他多衷心的支持吗?没有地方的支持,打仗的钱和粮草又从何处来?同时我们要知道在北宋时期汴梁城被金军围困的时候,各地勤王之师100余万,随便拉出一个小分队都比,金国出兵南下围困汴梁城的军队多。

  而且汴梁城在当时硕大,金军连城都围不住,最终的结果是如何呢?

  北宋百万以上的军队在区区几万金兵面前踌躇不前,骑兵的马嘶叫一声,南宋军队就跑了大半。你指望这些人北伐。而且赵构是亲身经历过地方民众打死朝廷命官和武将叛变,也亲眼看到过20几万的宋朝军队,如何在金军还没有进攻的时候落荒而逃灰飞烟灭的。在他看来,所谓的岳飞这些人,他们的军事力量可能会强一些,但也只是能够抵住金军的进攻而已。对于赵构的亲身经历而言,我们又如何能奢求他能够利用他认为的这些军队,这些战斗力较弱的军队起兵勤王或者支持北伐呢?

  同时他虽然是大宋合法皇帝在南方唯一的儿子,但是大宋这面旗帜在当时有多少号召力呢?

  他的父亲宋徽宗为了自己的享受,不理朝政致使民怨沸腾。南方民众之所以支持他主要是因为不想被金军所统治,但谁说这些民众能为了大宋抛头颅洒热血呢?宋徽宗在自己享受的时候挣了多少不该征的税,压迫了多少不该压迫的民众,难道赵构自己心里头没数吗?而且我们要看一看在靖康二年,被刚刚抓走之时汴梁城周围宋军有数10万,无一人救援。

  当时的名将宗泽认为自己的号召力不够,于是希望赵构振臂一呼天下云集响应。赵构不犯傻,说我可以把旗帜给你,宗泽处理北方事物,当时的赵构还是康王,康王的旗帜给了宗泽,宗泽拿着康王府的旗帜依然没有搭理他,就连当时在北方的民。也是一点点的缓慢集结。对于旧有的北宋的正规军,宗泽一个也命令不了。宗泽这才知道康王赵构在宋朝以及赵氏政权在民众心中的号召力究竟有多惨。所有人都是吼口号震天响,但落实到组织军队上没人搭理康王。

  在议和之前的十几年中宋金的拉锯战确实是宋军越来越能打,实际控制的地盘也越来越大,军队也越来越多,并最终在大散关和瓜洲一线与金军展开长期拉锯战,谁也占不到便宜才有了双方的议和,而不是说岳飞出现就可以全部歼灭金军。金军的成分并不高,很多都是所成立的北方伪政权建立的伪军,打着金军的旗号与南宋作战的。与金军的正式军队作战南方包括岳飞在内也没占得多少便宜。而且战场之上相互吹嘘,史实记载岳飞800破金军10万,刘奇领兵2000破金军20万。

  这些数字乐乐就行,能当真吗?

  其实说白了,最主要的就是赵构得位不正。他并非是合法的继承者,只不过大家没得选把他供出来而已。他也知道自己的地位有多尴尬,尤其是两个合法皇帝还活着,尤其是北宋军力之弱已经让人韩信。而且赵构在幼时和童年有不被自己的父亲所待见,从来都是边缘人物。作为人质,被送到金营时,宋徽宗不愿意让自己所谓的宝贝儿子去,直接就把康王赵构踢了出去。所谓的父子之情,在这一时刻又有多大的动力,能使康王赵构决心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