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著名贤相兼文学家,揭秘房玄龄传奇的一生

日期:2023-10-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房玄龄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古代谋士是贵族的一种,尤其在春秋战国时谋士这个职业很是兴旺,秦汉之后其地位依然未减,他们靠着能言善辩出谋划策来谋生。一般来说,他们具有仕的背景,却没有官的身份,常以“门客”、“军师”、“幕僚”等身份,为自己的“主公”排忧解难,甚至以死相报。而作为一代明君的唐太宗李世民在创业之初,其身边就汇聚了一大批能人异士。在这其中,就有秦王府一谋士,因参与玄武门之变被拜为当朝宰相,如今其后人更是成一代功夫巨星!

  此人就是唐朝初年著名贤相兼文学家的房玄龄。房玄龄出身士族之家,家门显赫,其曾祖房翼曾是北魏镇远将军、宋安郡守,袭壮武伯;祖父房熊世袭北魏官职,在释褐州担任主簿;父亲房彦谦则为人好做学问,通晓《五经》,是魏、齐当地有名的学者。而正是受家风影响,房玄龄自幼便聪慧过人,善诗能文,精通儒家经典,后来年仅十八岁的房玄龄就高中进士,先后担任了羽骑尉、隰城县尉等职务。

  作为隋唐时期著名的谋士,房玄龄早在弱冠之年就展现出对世事精确分析,少年时代房玄龄曾跟随父亲去京师,当时天下一统,国力强盛,人称“开皇盛世”,但他却私下对父亲讲:“上(隋文帝)无功德,徒以周近亲,妄诛杀,攘神器有之,不为子孙立长久计,淆置嫡庶,竞侈僣,相倾阋,终当内相诛夷。视今虽平,其亡,跬可须也。”果不其然,年少的房玄龄一语成谶,仅作国二十多年大隋王朝就轰然坍塌,成为像秦朝一样的短命王朝。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留守晋阳的唐国公李渊率兵入关,逐鹿中原,听闻秦王李世民攻陷渭水河畔大片土地,房玄龄驱马到军门求见。《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道:“太宗徇地渭北,玄龄杖策谒于军门,太宗一见,便如旧识,署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玄龄既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两人一见如故,唐太宗马上任其为记室参军,而房玄龄为报李世民知遇之恩竭尽心力筹谋军政事务。随后,每平定一方势力,军中诸人都全力搜求珍宝异物,唯独房玄龄四处访寻英杰人物,并把他们荐于秦王李世民。

  此后十多年房玄龄成为秦王府得力谋士,一直掌管军谋大事,负责管理文牍,每逢军书奏章,停马立成,文字简约,义理丰厚。而当时唐高祖李渊对房玄龄也是颇加赞赏,他对身边人说:“此人深识机宜,足堪委任。每为我儿(世民)陈事,必会人心,千里之外,犹对面语耳。”意思就是说,谋士房玄龄为人足够机敏,可堪重任。但就因房玄龄是秦王李世民的得力谋士,加之才能出众,很是遭到太子党憎恶,故而太子李建成经常在高祖李渊面前说他们的坏话,因此房玄龄跟杜如晦一起被驱斥出秦王府。

  自太原起兵以来,李唐王朝在秦王李世民的带领下逐渐平定各方势力,李世民也因立下了不世之功被封为天策上将,特许天策府自置官属。可天下平定后,功名日盛秦王李世民却遭到太子忌惮,在朝中两兄弟政令相互冲突,甚至到了兵戎相见局面。紧要关头,李世民暗请房玄龄重回秦王府,商讨大计。而在危急时刻,谋士房玄龄立劝李世民应尽快铲除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并为他献上相应的计策。

  而正是按照房玄龄谋划,李世民向其父密奏李建成、李元吉秽乱后宫,并意图弑君夺位,唐高祖听后大为惊愕,声称明日早朝鞫问。紧接着,李世民又率亲信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到李建成、李元吉入朝谢罪之时,遂将二人射杀,此即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政变结束后,李世民不仅如愿以偿地当上太子,并且在不久后又迫使唐高祖退位,由此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正是因为房玄龄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策划,帮助李世民谋得帝王之位,事后李世民更是称赞他“筹谋帷幄,定社稷之功”。而据《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贞观元年,(房玄龄)代萧璃为中书令(唐朝首席宰相)。论功行赏,以玄龄及长孙无忌、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为第一,进爵邢国公,赐实封千三百户。”作为秦王府一谋士,房玄龄因参与玄武门之变被拜为宰相,辅佐太宗,掌政务长达20年之久。

  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房玄龄病重,临终之际,他还不忘创业之难,警钟长鸣,抗表进谏,请求唐太宗李世民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同年七月,一代贤相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得知消息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日,追赠太尉,谥号“文昭”,陪葬昭陵,与初唐其他二十三位开国功臣一起画像并供奉于“凌烟阁”。而后世则以他和杜如晦为良相的典范,如《旧唐书》赞曰:“文含经纬,谋深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因玄龄善于谋划,如晦善于决断,史称“房谋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