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著名的“文正公”是谁范仲淹考虑问题太全面差点丧命!

日期:2023-10-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范仲淹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中国文化催生的“名节”,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在很多古人的眼里,它绝对是神圣的,比生命还重要一千倍。

  真正达到这种境界的人,如果还是个高官,那么他死后往往会得到一个足以让家族引以为荣的“谥号”。

  克己复礼为仁

  “谥号”这东西简单来说就是官方拟定的身后评价。古代大臣的谥号一般用两个字概括。拿北宋来说,欧阳修的谥号叫“文忠”,范仲淹谥号“文正”。

  “文正”两个字尤其难得。范仲淹虽然不是宋代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人,却无疑是历史上最著名的“文正公”。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旷古绝今的名言,在范仲淹的口中说出来,毫无造作之态,闪耀着圣洁的光辉。

  然而,范仲淹这样最接近完美的人,也有极少数躲在暗处的敌人,恨不得置他于死命。

  官场比草莽江湖更为险恶。

  范仲淹剧照

  1

  1040年末,北宋王朝准备出兵反击西夏。五十一岁的范仲淹白发苍苍,正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戍守西北,和三十二岁的韩琦都是陕西路经略副使。

  以党项人为主的西夏原本是宋王朝的夏州,在如今的兰州及河西走廊一带。党项首领李元昊两年前宣布独立,自封为“大夏国”皇帝。后来西夏军队进犯延州等地,逼迫宋王朝承认西夏国。

  起初宋军接连吃瘪,尤其是三川口之战被揍得很惨。范仲淹和韩琦到任之后,大力整饬部队,提拔了一批能征善战的将领,很快稳定了战局。

  配图

  韩琦年轻气盛,强烈建议朝廷反击西夏。宋仁宗赵祯也有意教训一下李元昊。经宰相府和枢密院共同商议之后,决定于1041年正月大举发兵。开封府、河东路等地的五万兵力开始集结。

  但范仲淹反对出兵。

  1041年正月,宋军出征之前,范仲淹接连写了两封奏书劝阻。奏书里大致上说:现在正是凛冬,不利于我军出击。应当招抚边区牧民,多修堡寨,屯兵垦田,进一步巩固边防之后再作打算。或者,至少让鄜延路暂不出兵。

  当时范仲淹坐镇鄜延路,他还是延州知州。

  延州就是今天的延安

  朝廷经过慎重考虑,同意了范仲淹的建议。

  西夏那边的李元昊老奸巨猾,得知宋军暂缓出击,一边派出使者和谈,一边却调集十万大军准备南下。

  没想到李元昊毫无诚意的和谈却差点害死范仲淹。

  李元昊像

  2

  韩琦和范仲淹先后见到了西夏请和的使者。范仲淹派人随同西夏使者,带着一封信交给李元昊。

  在这封信里,范仲淹先追述了宋夏双方之前的友好关系,希望把这种友好继续保持下去。最后又说,如果你们出尔反尔,大宋天子一怒发兵,西夏国后悔也来不及。

  这当然是一种官方说辞,宋军自保是没问题的,想一举消灭西夏却不太可能。

  西夏骑兵的形象

  西夏使者回去之后,韩琦发现李元昊的军队来势汹汹,就派西北将领任福带兵出战。可是任福轻敌冒进,在今天宁夏的好水川一带惨败,任福等十几个将领阵亡。

  李元昊得意洋洋,让身边人写了一封国书,请范仲淹转交给宋仁宗。

  范仲淹想想不对劲,就把李元昊的信拆开先看了一遍。果然不出所料,李元昊因打了胜仗,信中的语气很是傲慢无礼

  这封信写了二十多张纸,范仲淹当着使者的面烧掉了其中大部分,只留下几张废话不多的内容。范仲淹仍觉得余下的内容不妥,又亲自删改了一遍,这才写了奏书说明情况,一并送交朝廷。

  配图

  出于谨慎,其实范仲淹让人事先抄写了这封信的全部内容作为副本。如果没有必要,就不会公诸于众。

  范仲淹的做法,无非是维护朝廷的脸面。李元昊占了便宜,短时间内不会和宋王朝讲和。那封信让皇帝和大臣们看了,不过徒然生气而已。

  范仲淹是否有权力私拆西夏国书并焚毁,我们稍后再说。先说这件事给他带来的危机。

  西夏地图

  3

  范仲淹的奏书和残留的西夏国书送到朝廷,大臣们议论纷纷,都认为范仲淹越权行事,不该私自与李元昊通信,又不该焚毁对方的国书。

  别人仅仅是议论,也还罢了。参知政事(副宰相)宋庠却跳出来说:“范仲淹私通外国,应该立即斩首示众!”

  大臣们一听都愣了。但宋庠毕竟是执政大臣之一,仁宗皇帝沉吟不决,他也责怪范仲淹越权行事。

  配图

  枢密副使杜衍站出来说:“范仲淹和李元昊通信、烧国书,不过是为了设法招降西夏人,怎么能以大罪论处!”

  宰相吕夷简也帮着杜衍说话。宋仁宗这才醒悟过来,减轻了范仲淹的罪名。

  那边宋庠看了看吕夷简,张口结舌,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宋庠是北宋名人,他的弟弟宋祁名气更大,和欧阳修等人一起主持编写了唐朝历史《新唐书》。

  宋庠当年连中三元,名震京师,升官速度很快。他和范仲淹并无深仇大恨,却想置对方于死地,原因不得而知。可能他只是讨厌范仲淹的刚直,或者嫉妒其声望。

  古代状元帽

  让宋庠意料不到的是,吕夷简在这件事上把他“卖”了。

  吕夷简早年曾被范仲淹指责擅权,为此把范仲淹贬职到南方的饶州。人人都知道吕夷简很讨厌范仲淹。

  吕夷简和宋庠也一向合不来。可是仁宗皇帝很器重宋庠,吕夷简一直没有机会扳倒对方。

  范仲淹的“书信风波”发生之后,吕夷简故意对宋庠说:“作为人臣怎么可以私下和外国通信,范仲淹竟敢这么做!”

  配图

  宋庠听了这话,以为吕夷简要借机扳倒范仲淹。宰相和执政好容易达成了共识,宋庠底气很足,就提出处决范仲淹。

  不料吕夷简手段更高明,事到临头,又站到了“多数派”那边。宋庠在朝臣惊愕的目光下尴尬万分,除了暴露自己的狭窄和偏激,别无所得。

  这正是吕夷简打击政敌的手段。在一些朝臣的谴责下,宋庠被打发到扬州做知州去了。这是让你想起了一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范仲淹远在西北,起初不知道自己经历了生死劫,更不知道宰相和执政上演的闹剧。

  不过,范仲淹也因为私自给李元昊写信受到了轻微处罚。

  好水川在宁夏隆德县

  4

  当时范仲淹还兼任户部郎中。1041年四月,他的户部郎中降为户部员外郎,改任耀州知州,其他职务不变。

  范仲淹行事一向非常谨慎,他在“书信风波”里的做法是否欠考虑呢?

  其实这件事恰好证明,范仲淹考虑问题太全面了。

  到耀州上任后,范仲淹写了一封奏书《耀州谢上表》,向宋仁宗谢罪,并解释了书信的事。

  从这封奏书里可以发现,范仲淹写信、烧信都有一定的“法理依据”。

  无锡范文正公祠堂

  早在1040年八月,宋仁宗下诏,如果有西夏使者送信到西北边区,一概不予接收,并把使者驱逐出境。此外,朝廷还准许范仲淹设法招抚西夏人,表明宋王朝对西夏的“恩意”。

  李元昊的使者到延州,范仲淹很想促成和谈。他派人给李元昊送信,是为了刺探西夏的虚实,以及李元昊的真实态度。

  范仲淹说,这样做即便发现西夏没有和谈的诚意,只是自己试探失败,而不会伤及朝廷的脸面。

  至于焚毁李元昊的书信,则是范仲淹的部下、西北名将之一张亢告诉他:朝廷曾 下旨,如果西夏以臣属的身份上书,边区负责人可以打开看看里头写了什么,如果言辞无礼,就不要递送了,就地烧掉。

  正因为范仲淹过于谨慎,对敌人两手准备,又要维护朝廷的面子,却背上了越权行事的罪责。

  没多久,范仲淹又恢复了户部郎中的兼职,回到边区前线庆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