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以仁义著称,真正的刘备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日期:2023-10-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真正的刘备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茶余饭后,《三国》一定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谈资,而提起三国中谁最仁义,大家的结论几乎是一致的——刘备。

  刘备的仁义在《三国演义》中体现的可谓是淋漓尽致。“三让徐州”、“不取荆州”、携新野百姓逃难等等“事迹”。这些都是《三国演义》中所提到的,那么,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呢?

  刘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刘备做上述这三件事的时候到底是如何考虑的吧。

  第一件,三让徐州。

  陶谦要将徐州的管辖权送给刘备,而刘备不受。是因为刘备当时初来乍到且人心不抚,如果贸然接受,必然会遭到徐州当地氏族和豪强的反抗,而且当时的陶谦仍然实力在握,如果贸然接受,谁知道会不会从后面窜出数十刀斧手把他剁了?

  所以,刘备不敢也不能接受,直到最后刘备确认了陶谦将死之际,才接受。这时的刘备,在徐州已经深得人心,且已经确定陶谦对自己再无威胁,所以,受与不受,徐州都是自己的,又可受陶谦临终托孤,做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呢?

  而且,从后来刘备联合曹操消灭夺了他徐州的吕布时,吕布求刘备为其在曹操面前求情,而且当时曹操确实想留下吕布为己所用,刘备却只是淡淡的说了句“君不见董卓、丁建阳之事乎”,就轻而易举的断送了吕布的老命。足见,徐州在刘备心目中的重要性和其手段的狠辣程度。

  三让徐州

  第二件,刘表新丧不忍取荆州。

  《三国演义》中,刘表死后,诸葛亮、糜竺等谋臣劝刘备趁机袭取荆州,刘备以刘表新丧且为宗亲血脉为由,不忍取之。

  那么,实际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实际上,荆州刘表旧部官吏,多数是刘表和蔡瑁的亲信。蔡瑁对刘备的态度,不用我说,大家也都知道,那么蔡瑁的亲信对刘备会是个什么态度,我们也就可想而知了。刘备即使袭取了荆州,试问下属各州郡的官吏能听他的指挥吗?对于一个指挥失灵的荆州,刘备得到和没得到有什么区别呢?

  而且,曹操大军已经南下,目的就是要来讨伐荆州,如果刘备抢下荆州,在还没有来得及梳理管理系统的时候就要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的攻击,刘备的胜算有多少,他自然的清楚的。

  所以,与其抢了一个没有多大战略价值的荆州这样的烫手的山芋,进而导致自己多年苦心经营的“仁义”品牌崩塌。不如,留着刘琮和蔡瑁治理荆州,来做他逃跑的挡箭牌,至少可以延迟一些曹操追兵的脚步。

  刘琮

  第三件,携新野百姓逃难。

  这件事确实是刘备不折不扣的一件“仁义”之举。但是,谁能确定这些百姓不是被某些力量牵引着或者驱赶着前进的呢?

  从事后的分析来看,曹军杀到后,刘备立刻弃下百姓独自逃走,甚至连自己的妻儿都顾不上。不知道一个为了逃命连自己的老婆孩子都不管的人,会真心的携百姓出逃吗?请大家自己脑补吧,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长坂坡

  评价了上述三件事后,我们再来看刘备取益州。

  《三国演义》中,庞统和诸葛亮劝刘备攻取益州,刘备说“刘璋是汉室宗亲,不忍取之。”怎么样?是不是很仁义呢?

  但是,等到“张松献图”之后,刘备的想法出现了180°的转变。这是为什么呢?哦,原来是没有地图,不认识道啊?哈哈。

  果然,有了地图之后,刘备就开始着手攻取益州,期间虽有坎坷却也还算顺利的攻到成都城下。

  刘备与庞统谋取益州

  到了成都城下,围城数月不下,刘备为了激励士气便集合众将说“城内府库,孤不欲也,诸将自取之。”意思就是城内所有财物,我都不要,你们自己去拿,能拿多少算多少,拿少了算你没本事。

  果然奏效,不出数日,城破,刘璋投降。

  汉代五铢钱

  刘备如愿得到了益州,众将也如愿在城中劫掠府库。

  刘备要管理益州,要养军队以便征战,要养官吏以便治理地方。这一切,没有钱怎么行?

  但是,益州府库多年来的积蓄已经被刘备轻易送人了。现在的刘备可谓是“兜比脸还干净”,怎么办?

  就在刘备急的“火上房”的时候,益州氏族——刘巴给刘备提出了一个建议“发行货币”。

  中国古代,从秦朝至汉末,都是由中央政府发行货币,都是有统一标准的,其中最出名的就是“秦半两”和“汉五铢”都是用铜制造的完全以重量来衡量的货币,币值一直非常稳定。

  而刘巴的建议是“发行大额货币”也就是后来的“直百五铢”,意思就是“值一百个五铢”。

  就这样刘备发行了“直百五铢”钱,硬生生的从百姓手中用一枚钱换回来一百枚钱,再回炉重铸成“直百五铢”,益州物价迅速飙升,再加上当时的魏国和吴国并不认可这种货币,只认正常的“五铢钱”,造成民间完全不能正常贸易往来,百姓苦不堪言

  看到这里,刘备到底是不是个仁义之君,大家应该已经都有了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