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古代历史上英雄人物辈出,章惇的故事大家听过吗?
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许多争议非常大的人物和话题。举例来说,关于尧、舜之间的传承,人们原本都相信着按照《史记》中禅让的说法,但随着《竹书纪年》的出土,尧舜之前的权力斗争也被揭露了出来。如今人们对于尧舜传位的真相议论纷纷,这便是一个典型的争议。
此外,还有关于商纣王、隋炀帝到底是不是十恶不赦的昏君、暴君。宋太祖赵匡胤到底是不是弟弟赵光义所杀。秦始皇、汉武帝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等问题的争议。
这些争议尽管大多难以解决,但却也是历史的精彩之处,这些有争议的人物也更加能够被世人所铭记。
在我国北宋时期,也有着这么一个争议人物,他有"铁血宰相"之称的政治家、改革家章惇。
景祐二年(1035),章惇出生于建宁军浦城,也就是今福建南平浦城县一带。章家乃是官宦世家,章惇的父亲章俞就在朝中担任负责管理文献的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算是高级官员了,而章惇从小也是展现出了极大的非凡之处。据史料记载,年轻时的章惇"喜养生,性尤真率……服气辟谷,飘然有仙风道骨。"
根据官修史书《宋史》的记载,章惇为人"豪俊,博学善文。" 嘉佑二年(1057),章惇进京赶考中了进士,对于无数人来说这是很大的成就,但他却因为同宗的侄子中了状元而感到十分羞愧,于是不接受任命回了家。两年后,章惇再赴科举,这次他考入了一甲第五名,府试第一,才算是愿意开始自己的宦海生涯。
治平三年(1066),有个性、有才干的章惇被欧阳修赏识,但因为有人从中作梗没能被选入馆中为其效力。三年后的熙宁二年(1069),欧阳修逐渐离开权力中心,而后起之秀王安石开始逐步推行变法。为了更好地推行变法,王安石四处招揽人才协助自己,章惇便是被推荐给他的其中一个,史载:"安石见惇,惇素辩,又善迎合,安石大喜,恨得之晚。"
这之后轰轰烈烈开展的王安石变法中,章惇尽心尽力,不但为他出谋划策,还四处奔波调查社会状况。
接下来的几年时间,章惇一直致力于帮助王安石推行新法,他雷厉风行、事必躬亲的作风得到了宋神宗的喜爱,所以,哪怕是后来宋神宗逐渐不支持变法,王安石被排挤打压,章惇却还是很受器重。
元丰三年(1080),章惇正式受封参知政事,走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生巅峰。
然而,坐上高位后,章惇逐渐性情大变。当时,他的父亲章俞侵占民田被田地的主人告发,章惇直接将田主抓到了开封,这一举动被大理寺弹劾。章惇却伪造事实为自己和父亲开脱,结果落得"坐二罪,罢知蔡州,又历陈、定二州"的下场。
仅仅两年后,章惇被召回,并升迁为门下侍郎,等到神宗去世,他更是被新君哲宗封为知枢密院事,掌握了军权。当时,高太后把持朝政,她重用提倡旧制的司马光,废除了新法的全部部分,在满朝文武不敢多言的情况下,唯有章惇敢于与司马光争论,又因为司马光主张割地给西夏,史载:"惇尝称司马光村夫子,无能为。"
尽管章惇据理力争,但司马光有太后支持,对他并不在意。气愤之下,章惇直接找到了太后,在她面前态度不恭地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下,不管观点是否正确,他对太后的无礼导致其"黜知汝州",不久更是被贬到了岭南地区。元祐八年(1093),宋哲宗终于亲政,他很快召回了被高太后打压的章惇,让其登上相位。
为相后不久,章惇提议将政敌司马光的坟墓挖开,棺材砍断,这当然没有被哲宗采纳。
不过,章惇从绍圣元年(1094)其逐步恢复王安石变法内容中的免役法、保甲法、青苗法则是得到了同意。另外,章惇对外始终采取强硬的态度,这样做的好处是从西夏手中夺回了一部分失地,但坏处则是加重了和辽国的矛盾,导致其大举南侵。
元符三年(1100),哲宗去世,端王赵佶继位,也就是人们所熟知的宋徽宗。这时,一方面章惇年逾花甲,主动提出辞官,一方面朝臣大多弹劾他,于是徽宗便将其多次贬谪,最终他死在湖州团练副使任上,享年七十岁。
章惇有能力,且敢于创新、对外态度强硬坚决,大体来说算是贤臣。但正如《宋史》所言:"章惇敏识加人数等,穷凶稔恶。"他个性太强烈导致的轻率,冒失也是值得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