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边疆三异族的侵犯,武则天是怎么应对的

日期:2023-10-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武则天

  武周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后,已安定多年的唐朝边境风云突变,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以契丹、突厥、吐蕃为首的“三个代表”,先后侵犯大唐边境。

  在平定契丹中,武则天采取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战略,采取的是“以牙还牙,以硬碰硬”的战术,对契丹进行了规模浩大的军事行动。在征伐的过程中,武家子弟中的重量级人物武三思、武攸宜、武懿宗等人先后挂帅出征,虽然武家没有一个真正能算得上是将才,都是庸才,但历经数年,数动干戈,最后用数十万大唐将士、百姓的白骨堆平了契丹人的任性和嚣张。总之,这场成功的令人?息的胜利终归还是胜利,功绩不管怎样还得算在武家子弟身上。

  而在平定突厥中,武则天鉴于在契丹身上的教训,采取了“怀柔”政策,想通过联婚来保持继续的和平与稳定。通过双方的沟通与协调,武则天以通过“糖衣炮弹”来达到容化契丹人的目的,但思来想去,在这个做法上进行了变通,采取“重聘”的方式让自己的侄子武延秀迎娶突厥公主。这样一来,大唐可以把大大的黄金、白银、锦罗绸缎送给突厥,以安其心,二来让仔儿娶了突厥公主,挽回了颜面,缓和了两国的矛盾和关系,可谓一举二得。

  然而,事实证明,这只是武则天一厢情愿的想法,因为武延秀带着“重聘”来到突厥时,突厥可汗默啜却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对武延秀说,聘礼留下了,但他的女儿不能走。武延秀没有反驳的机会,因为他也被拘留了,随后打出了“匡复庐陵王”的旗号,公然侵犯大唐的边疆。武则天大怒,决定再次动武,于是命其内侄武重规为帅,率兵45万反击默啜,结果毫无成效,这也让武则天彻底看清了武家子弟的军事才能,都是扶不起的阿斗,关键时刻都能不为自己分忧啊。随后,武则天不得已,在立其子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后,只好让李显挂职帅亲征,结果突厥闻讯不战自退,暂时保持了稳定。

  相对于契丹和突厥来说,吐蕃是一块更难啃的骨头。的确,狡猾的吐蕃人,就在契丹、突厥等少数民族和唐朝征战时,他们也不甘寂寞,上演了乘火打劫之举。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吐蕃开始大举出兵安西,随后又攻入瓜州常乐县,切断唐朝内地西通安西的重要通道莫贺延碛,还兵临沙州敦煌县。至此,唐朝在安西的统治已土崩瓦解,河西诸州也岌岌可危

  在这种情况汇报下,武则天不能再坐视不管,但已经经历了数次磨砺的武则天却在处理吐蕃过程中显得游刃有余了,她采取了刚柔并济的战略。首先,来看武则天的“刚”,这个没得悬念,自然是以武力逼供的方式对吐蕃动武。这回武则天没有出于私心重用武家子弟和李家子弟,而是直接派出朝中精英级大将出马,武则天打出的最开始征伐吐蕃的两张牌是朝中丞相集团“双子星座”刘仁轨和娄师德,取得的战绩是将吐蕃成功赶出了安西四镇。

  随后武则天开始对吐蕃进行反击倒算,派出了地方集团的“绝代双骄” 凉州都督唐休璟和茂州都督陈大慈,结果在青海打的吐蕃屁滚尿流

  其次,来看武则天的柔。她的柔也是在和吐蕃的对抗中取得了全面胜利后,武则天并没有采取一网打尽的政策,做出继续深入吐蕃进行往死里打的举动,而是一边加强边疆的防备,一边继通过弹衣炮弹的攻势,通过攻心术,让吐蕃将士不攻自破,不战自败。事实上,很快效果就彰显出来了,正在这时,吐蕃的内部出了问题。原来吐蕃赞普芒松芒赞因为“吞并”大唐未果,壮志末酬的他忧愤成疾,很快便撒手西去,他走时挥一挥手,把手中的权力棒交给了只有八岁的作子器驽悉,而把托孤之重任交给了朝中重臣论钦陵、赞婆兄弟。俗话说:功高则震主。器驽悉逐渐长大成人,对功勋卓著的钦陵兄弟十分猜忌,一次,便以狩猎为名,集合军队杀死论钦陵党羽2000多人,随后义正词严地召论钦陵兄弟来朝中议事。论钦陵当然不敢也不能赴这个鸿门宴,于是索性打出了反叛的旗帜。就这样,双方直接交战,结果准备充分的自知大祸临头,于是拥兵自重。699年赞普率军讨伐,结果钦陵的器驽悉把仓皇应战的论钦陵打的大败,论钦陵眼看走投无路,最后只好选择了自杀。

  和中原王朝的诸多名将一样,论钦陵这位吐蕃第一名将没有死在敌人的刀下,而是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正在这时,大唐的“安抚”政策给了论钦陵的残余部队一线生机。论钦陵的弟弟婆赞、儿子论弓仁为了“自保”,选择了带七千士兵投靠唐朝,结果武则天没有食言,封赞婆为特进、辅国大将军、归德郡王,封论弓仁为左羽林大将军、安国公,皆赐铁券。后来,赞婆很快在祥和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论弓仁却成为武周在西域的得力干将,为大唐屡立战功,史书称其为“大小百战未尝负”,简直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论弓仁的后代改用汉名,成为“论”姓的始祖。而此后论氏子孙都位列高官,统领军队,参与平定安史之乱、朱泚之乱等战争,捍卫着风雨飘摇中的大唐王朝,成就了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