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19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韩信为什么不能三分天下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刘邦在韩信的威逼下立韩信为齐王,并想调遣他的军队从项羽背后击楚,让项羽两面受敌。
当时,楚将龙且已战死,项羽很恐惧,就派武涉劝说韩信,想让韩信背叛刘邦。
武涉说:“今楚汉二王之争,您起决定作用,投楚则楚胜,投汉则汉胜。项王如灭亡,汉王接着就要对付您。您和项王有旧交,何不反汉与楚连和,三分天下?”
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私底下,韩信的某人蒯彻也劝说韩信,“天下刚刚起来发难的时候,英雄豪杰之士自立为侯、王,振臂一呼,天下之人像云雾一样会合,现在刘邦、项羽两人的命运就掌握在您的手里。您帮助汉王,汉王就会取胜,与楚王联合,楚王就会成功。我愿意推心置腹地向您表达愚陋的诚意,就怕您不能采纳我的建议。现在为您着想,不如让他们两方都得到好处,共同存在下去,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势必无人敢先发难。凭您的贤达圣明,又有众多身穿锁甲的军队,占据强大的齐国,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顺应民心,西向制止楚、汉间的争斗,使士卒免于死亡,天下之人,谁敢不听从!您按照原来齐国的版图,拥有淮、泗之间的土地,以恩德安抚诸侯,拱手安居,礼让贤士,那么天下诸侯都将竞相朝拜齐国。我听说‘上天赐予而不接受,反而会受到罪责;时机到来而不行动,反而会得到灾祸,希望您深思熟虑。”
韩信最终的拒绝了蒯彻的劝说。
后来,刘邦得天下,徙封韩信为楚王,随后又抓了韩信,废了楚王,贬为淮阴侯,赋闲在长安,
汉十一年(前196年),韩信也长安被吕雉和萧何骗杀,临死前说,“悔不听蒯彻之言”。
那么,韩信为什么没有听武涉和蒯彻的劝说呢?
武涉是项羽的谋士、说客,只要劝说韩信按兵不动他就成功了,他代表的是项羽的利益,他可不管韩信的死活。
而蒯彻呢?他是韩信的谋士,韩信如果只是齐王,他就是个谋士,韩信如果成功称帝了呢?那他就能封侯拜相,韩信即使输了,他做谋士的也不会有事。
韩信有没有反心?肯定是有的,不然,武将私见敌国说客,这是标准的死罪啊,要是没有反心,怎么会见武涉呢?
何况,他能跟蒯彻谈自立为王三分天下的问题,说明他就有此心。
他没有造反,绝不是因为他终于刘邦,或者感谢刘邦知遇之恩,不忍心造反,更不是妇人之仁。
韩信什么人?武将,武将哪来什么仁慈?哪来什么忠诚?
他没有造反,只是因为刘邦对他的控制太严了,他没有造反的机会。
武将造反不是皇帝给你兵权你就能造反的,造反那样容易的话,世袭制君主制早就结束了,它需要中高级将领都是你提拔的嫡系,让他们跟你系在一条绳上,才能同进退,如果手下将领都不是你提拔的,你拿什么造反呢?
所以,皇帝驾驭武将,不可能靠武将的人品和忠诚度,而是通过各种制约机制,让他不得不终于你。
韩信出关中时,他带的军队里,将领是那些人?军队是谁的军队?
显然,这只军队是刘邦的军队,军队里的高级将领,也都是刘邦的嫡系,韩信只有指挥权,没有人事权。
这点从刘邦两次进入韩信军营,偷走兵符就能调走军队就可以看出来,韩信对军队的控制力并不强。
对比一下,汉文帝根本就进不了周亚夫的细柳军营,未必周亚夫带兵比韩信厉害?
所以,这只军队虽然韩信指挥,但是标准的刘邦的军队。
韩信能用这只军队造反吗?估计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