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文字狱是怎么废止的是谁影响了嘉庆帝

日期:2023-10-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清朝文字狱是怎么废止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文字狱并不是清朝的特有产物,自汉代开始,历朝历代都有文字狱。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他们原本是以游牧为主的民族,在统治汉族人的过程中亲身体会到知识分子的重量,而清初很多知识分子是非常排斥新政权的,于是为了让这些知识分子闭嘴,清朝统治阶层多次发起了针对汉族文人的文字狱案件,以此来遏制汉族人排满的情绪,维护自身的统治权。

  嘉庆皇帝在清朝众多皇帝中没有什么名气,也没有什么耀眼的政纪,但是他其实是做了一件对后世影响重大的事,那便是废止文字狱。而,嘉庆皇帝之所以能够意识到文字狱对社会影响极大,这和一个人对嘉庆皇帝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他就是嘉庆皇帝的老师——朱珪。

  朱珪,雍正年间出生于直隶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少年时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十余岁就能作文,十六岁考中举人,十七岁成为进士入翰林院,乾隆四十一年进入上书房,成为当时还是皇子的嘉庆皇帝(已经被秘密立为储君)的老师。

  朱珪不仅仅以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嘉庆,除了日常的教学内容之外,朱珪很注重讲授儒家的王道思想,儒家的王道思想不外乎修身、节俭、宽仁,“日导上以今古嘉猷,侍讲幄十年余,无一时趋之语”。嘉庆本身比较宽厚,在朱珪的影响下更甚,性格变得更好。后来,朱珪被外放到地方上,出发前作《五箴》送至嘉庆藩邸,希望他能够做到 《五箴》,成为一个儒家思想教育下合格的帝王,《五箴》的内容为“曰养心,曰敬身,曰勤业,曰虚己,曰致诚。”嘉庆非常听老师的话,将之作为自己人生的座右铭,时时谨记,处处奉行。

  嘉庆四年正月,乾隆皇帝去世,嘉庆立刻下旨召回朱珪,以便向老师询问国家大事,“四年正月,高宗崩,仁宗即驰驿召珪”,待到朱珪回京之后,嘉庆皇帝抱着老师痛苦,当即将朱珪封为太子少保,甚至为了方便召见,直接在西华门赐给朱珪府第。

  嘉庆清政前期,主珪经常出现在南书房,充任上书房总师傅,为嘉庆出谋划策,“时(嘉庆)召独对,用人行政悉以谘之。珪造膝密陈,不关白军机大臣,不沽恩市直,上倾心一听,初政之美,多出赞助”。嘉庆在老师的影响下将“宽仁”定为自己在位期间的施政理念,而这最具有代表的就是废止文字狱。

  嘉庆四年,朱珪向嘉庆皇帝举荐了洪亮吉,洪亮吉在地方做官很久,很清楚乾隆执政末期出现的各种问题,于是接二连三向嘉庆皇帝上述,陈述时事,希望嘉庆学习先祖康熙的宽仁,其中内容难免激动之处用词犀利。嘉庆本来就很宽仁,看到下臣说自己还不够宽仁,心生恼怒,下令将洪亮吉革职拿问,处理这个事件的官员看嘉庆脸色不好,直接给洪吉亮扣了一顶大不敬的大帽子,量刑为斩立决。

  嘉庆根本不想处理这么重,同样为了显示自己宽仁,将斩立决改为发配新疆。等洪亮吉离京,嘉庆的怒气也慢慢平息,就把洪亮吉的奏疏找出来仔细看,自己品阅,最后承认自己洪亮吉说的都是比较好的建议,只是措辞不免有些激动,“亮吉所论,实足启沃朕心,故铭诸座右,时常观览,勤政远佞,警省朕躬”,旋即下令将洪亮吉放回原籍。

  洪亮吉事件之后,清朝再也没有发生过文字狱,虽然嘉庆皇帝没有明言废止文字狱,但是却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再也没有文字狱了!小佛认为,嘉庆皇帝能够废止文字狱与老师朱珪对嘉庆帝施政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