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0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还不知道:秦始皇怀疑赵高吗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自古以来,作为帝王,一般都会有疑心,对待身边的人,尤其是很有可能造成威胁的人,总会怀着一份提防的心思,没有能力便罢了,这种人就算有心也掀不起浪,可是对于有能力的人,不管有没有心,总是不放心的,如果这个人的才能值得用,那可能就更糟糕了。秦朝时期,秦始皇能够一统天下,识人的本事应该是不低的,但是为什么他没有看清赵高,最终酿成惨剧呢?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曾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后人都知道,秦始皇死后。登基为帝的是胡亥。但是在胡亥之后,秦朝便灭亡了。这要多亏了一个人物——赵高。很多人都说,秦始皇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为啥他没有提防赵高会在他死后乱政呢?
如果秦始皇不是突然暴死在巡视途中,如果他晚死几个时辰,等到他写给扶苏的信被使者送走,那么,后来赵高说服并串通李斯伪造遗诏,让胡亥取代扶苏即位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当然,后来秦朝也很可能不会二世而亡。但历史有时候就那么偶然,赵高一个小小的太监,居然成了一个大帝国走向灭亡的潘多拉之盒。
赵高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对他的宠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顶峰,从而加速了它的灭亡。故陆贾叹曰:“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指秦朝灭亡)”而《战国策》的编者刘向更是直言不讳:“秦信同姓(即宗室,这里指赵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国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
秦始皇是个疑心很重的人,这个没错。比如,有一次他偶然看到李斯车驾太盛――也就是排场太过奢华,表情有些不悦。身边的一个太监,悄悄把这一情况透露给了李斯。李斯下一次出行便轻车从简。始皇发起火来:“这一定是太监泄露了我的话。”严令察办,那位拍马屁的家伙没查出来,秦始皇就把当时所有在场的太监统统处死。
那么,疑心重的秦始皇为什么不防范赵高在他死后乱政呢?一句话,他根本不认为赵高有那个能力和权力。赵高的职务叫中书府令,也就是为秦始皇管理车马文件之类的不起眼的小角色,既无人事权,也无兵权,在始皇眼里,不过是一个可怜的奴才而已,他拿什么乱政?所以,秦始皇根本就不会想到要防范他。
谁知,人算不如天算,秦始皇就没算到他的遗诏才刚刚写好,还没来得及发出去,自己就咽了气,而掌管文书的赵高,便因缘际会地有了染指废立的机会,历史也就此走上了一条令人唏嘘的岔道。
当恶不让,赵高是秦亡的第一责任人。嬴政政的名字,让人听了都发抖,但,在醉心创造大一统国家的同时,他又在无意间积累着毁灭这个国家的能量,他完全没发现,赵高是隐匿在自己身后的一颗定时炸弹。
据说,赵高希望胡亥为帝,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颇得胡亥宠幸,一旦胡亥即位,自己则会受到重用。而公子扶苏则信任蒙恬,蒙恬之弟蒙毅也曾受到秦始皇的信任,皆为重臣,扶苏即位,必进一步重用蒙氏兄弟,赵高则只能蛰伏。
中车府令赵高,曾因为犯了大罪,秦始皇责令蒙毅依法惩治。蒙毅不敢枉法,判处赵高死罪,并除掉了他的宦官籍。秦始皇却认为赵高有才勤勉,赦免了赵高,恢复了他的官爵,故赵高怨恨蒙毅。有这样的关系,阴谋家赵高“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密谋,立胡亥为太子”。这也就是为什么赵高要辅佐胡亥为太子的原因。
其实,赵高也曾是个优秀青年,他生得眉清目秀,高大威猛,他的骑术精湛,经常在咸阳城飙马,没事还耍几套拳法,中车府是大秦皇家车队,拉风装逼就靠他了。当他领着军士们屹立在秦宫之外的时候,围观的人群里,经常有人晕倒,他的内心也很文艺,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擅长篆体),在那个时期的书法家排行榜上,他也是有座次的。
勤奋的他观察到,秦自商鞅之后,注重依法治国,实力蹿升,所以他苦读刑法、经济法、国际法等法律书籍,他的口才很好,具备了一个超级大律师的所有条件,甚至,为别人打抱不平的时候,他还学以致用,不惜钻法律的空子,如果只是看这些,赵高为人也没有那么坏啊。
可是,人是会变的,赵高当时唯一的缺憾是,他是个太监,没有人知道他何时何地、因何原因成了一个太监,只知道,作为身残志坚的典型,他将秦的残忍暴虐和腥风血雨推向了极致。秦始皇是一个疑心很重的人,为啥他没有提防赵高会在他死后乱政呢?这个问题就有解了。嬴政如果能预见自己离世之后,赵高那么肆无忌惮,估计杀他几十次也不解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