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的统一之下掩藏的是多少血泪白起杀了多少人

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秦朝的统一之下掩藏的是多少血泪?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战争是一种极端行为,战争的产生是由主导者为了自己或者集团的利益而发起的行为,这种获取利益的行为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获得。

  中国古籍称战争为争、战、征、伐、兵等。战国时期的兵书《吴子》中,已有“战争”一词。战争是敌对双方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经济、领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进行的武装战斗,也是统治者的意志体现。

  所以说:

  战争对于胜利者来说,是无上的权力和数不尽的荣华富贵;

  战争对于失败者而言,是惨淡的收场和史书上的遗臭万年

  其实,在战争中,最惨的是老百姓,不论战争的结果如何,老百姓都要蒙受巨大的灾难。

  封建王朝的皇帝,在面对反抗者、侵略者、被征服的异族时,往往会杀人不眨眼。这种屠杀,有时并不局限于参战的敌军,而是会扩大范围。几乎在每场大规模古代战争中,都出现老百姓被屠杀的例子。虽然,史料中记载的死亡人数只是一组又一组数字,但这些数字让人读起来仍血腥气十足,令人胆寒。

  自远古时期开始,诸侯之间抢地盘、强国对弱国的兼并、皇亲国戚们争夺皇权、异族的侵略、各种规模的农民起义,几乎每个封建王朝都发生过上述战争。战争的目的,无非是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占领对方的城池土地。在交战的过程中,刀剑无眼,死伤的绝不止参战的士兵,无辜的老百姓往往也会遭殃。

  在农耕社会中,敌我双方处于长时间的“持久战”时,频繁发生的小规模战争是为了获取对方的土地,另一方面,又要歼灭对方的青壮年男性,以此,彻底摧毁对方的军事潜力。在男权至上的古代社会里,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审判,无非是“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至于杀掉敌占区的老百姓,对于战争的发起者而言,也是一种有效削弱敌方力量的手段。

  上古时期的老百姓,在战争中蒙受了怎样的灾难,我们找不到相关的文字记载。从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开始,我们终于从史料中发现了屠杀平民的记录:

  《史记》告诉我们,秦国是一个摒弃礼法,靠“人头军功制”打仗的野蛮国家。《集解》则详细地记载了,秦国的“人头军功制”是怎么回事。秦王采纳了商鞅的建议,将爵位划分为二十个登基。秦卒根据在战场上砍下了多少敌人的脑袋,能够获得相应的嘉奖,提高爵位。所以,秦军在打了胜仗后,往往会在敌占区肆意杀戮,砍下敌国老百姓的脑袋,将这些人头作为军功章。

  这也是为什么当时的诸侯国都憎恶秦国,那是因为,这个国家实在太野蛮了。在一统天下的七国战争中,秦卒究竟杀掉了多少手无寸铁的六国百姓,我们无法从史料中找到数据。毕竟,秦国是最终的胜利者,所以,关于百姓伤亡人数的记载不会出现在当时的史料中,后世的史学家也就无从考证了。至于秦人杀掉了多少敌兵,因为,这对于秦国而言是值得歌颂的战绩,所以,史料中倒是有不少记载。

  《史记》记载:秦国大将白起在打败了韩魏联军后,总共斩下二十四万名敌军的首级,占领了五座城池。与魏国进行决战时,擒获了魏国的三名将军,斩首十三万。打败了赵国大将贾偃后,又将投降的两万名赵卒推进了黄河。攻陷韩国陉城后,斩首韩卒五万。与赵军的长平之战,坑杀四十万降卒。除了这四十万名被活埋的赵国士兵之外,还有五万名赵军被斩首。

  根据司马迁先生留下的数据,林林总总算下来,仅大将白起一人所辖的军队,就杀掉了九十多万人。

  在《中外历史年表》中,我们还能看到这样的数据:

  公元前三三一年,秦国战胜魏国,斩首魏卒八万;

  公元前三一二年,秦军于丹阳击败楚军,斩首楚卒八万;

  公元前三零七年,秦军攻陷宣阳,斩首六万;

  公元前三零一年,秦军于重丘击败楚军,斩首楚卒两万;

  公元前三零零年,秦军攻陷襄城,斩首楚卒三万;

  公元前二九三年,秦军于伊阙大败韩魏联军,斩首敌卒二十四万;

  公元前二八零年,秦军战胜赵军,斩首两万;

  公元前二七五年,秦军战胜韩军,斩首韩卒四万;

  公元前二七四年,秦军于华阳战胜魏军,斩首魏卒十五万;

  公元前二六零年,秦军于长平战胜赵军,坑杀四十五万;

  公元前二五六年,秦军进攻韩国,斩首韩卒四万,同年进攻赵国,斩首赵卒九万;

  公元前二三四年,秦军攻陷赵国平阳,斩首赵卒十万。

  ......

  这里记载了一组组血淋淋的数字,每次战争都有那么多人被杀,皇帝的宝座确实是建立在累累白骨之上的。当然,这个统计数字也是不完全的,只是秦军斩首数据中的一小部分,至于秦军在侵略过程中,杀害了多少无辜的百姓,我们根本就无从查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