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 最后为什么会落到三家分晋的地步

日期:2023-10-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春秋晋国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中,一共出现了5位霸主,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说法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不管哪种说法,晋国都是其中一霸,而且晋国还是第二个称霸的,称霸时间也是5个当中最久的,足有百年,这段时间晋国基本享有领导诸侯之权。那么为何如此实力雄厚的诸侯王会被自己的手下瓜分了自己领土呢,并且因为它的分裂而使得中国历史结束了春秋进入到战国。

  春秋五霸

  自晋国称霸一来,与身边的秦国,楚国的战争就从没有停止过,特别在那位“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楚庄王登基上位后,楚国迅速变为了中原一霸,开始了与南面晋国不休止的战争。有一个比较可笑的问题在于很多战争都不是在自己领土上打的,都是围绕着自己身边的一群小弟开打的。夹在他们中间的有郑国,陈国,宋国,卫国等,两个诸侯王经常为了身边的小弟打仗。在楚庄王登基不久后,就出兵包围了晋国最亲近的附庸郑国,当晋国派兵来救的时候,求生欲极强的郑国已经投降了楚国,并与楚国合并一处击败了晋军。两年后晋国再次派兵想夺回郑国,结果又被楚国击败。虽然南方战场晋国面对暂时的失败,可是西面与秦国打了几次,都以晋国胜利结尾,从这也可以看出,晋国的实力还是很强的,几处开战,依旧不怂。

  后来当齐国讨伐鲁国的时候,鲁国跑来向晋国求援,这对于晋国来说可是个染指东方的大好机会,于是晋国联合鲁、卫,三国联军攻打齐国。齐国此时早已不是桓公时期的齐国了,在今天的济南被联军击败。鲁国的国君在胜利后出于礼数,亲自跑去见晋景公,结果晋景公小看了鲁国,对其傲慢无礼,于是鲁、晋盟约撕裂,鲁国把晋国的小弟郑国狠狠揍了一顿。从这里可以看出晋国也不是真心帮鲁国,只是想染指东方国土,挑战齐国的权威,而且每次受伤最大的都是大国身边的小弟,所以春秋时期特别流行认大哥。除了认大哥,大哥们之间也喜欢结盟,当时为了一起对抗楚国,晋国与吴国达成了结盟合约,公元前557年,楚国在今天的平顶山大败,自此后面与晋国基本没有啥大的战争了。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诸侯王不会允许你实力一直在扩大的,所以东方大国齐国就联合了身边一群小弟和盟友发兵攻打晋国,占领晋国朝歌城、报了当年晋国伐齐之仇。被打趴的晋国幸好当年救过宋国,宋国在春秋时期一直扮演者“和事佬”的角色。由于宋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当年周武王分封的前朝商朝的王室后裔,所以虽然国力弱小,但其地位崇高。此时面对齐国的强攻,宋国出面组织会盟,把齐、晋、楚、秦当时最强的这四位召集到宋,说反正你齐国也报了仇了,就别再打了;你们晋、楚二国以后也不要再打了,你们打来打去无非就是打各自的小弟而已,这样,你们让各自的小弟认对方为大哥,这事不就解决了么;你秦又一直打不过晋,又何必还要如此不依不饶呢?

  这次会盟让中原和平了长达5年之久,促成这次会盟和解的看似是大家看在宋国国君的面子,其实不然,就拿晋国来说,明明对秦、楚有优势,但依然同意这一方案的原因在于——内部出乱子了。在连年征战的过程中,六卿在晋国的权势不断扩大,那么为啥年年征战,让晋国国内的上卿实力越来越大呢。究其原因最主要就是晋国地形最具分裂潜质和晋无公族士大夫权力过重。

  有人会问地形为啥会导致晋国上卿的实力增强呢,我们知道,晋也就是现在山西省的简称,由此可以知道晋国主要的国土集中在山西境内,山西和周边那一大块就是现在所说的黄土高原,学过地理的知道,黄土高原地形的典型特征就是:沟壑纵横。山地与断谷,盆地相间分布,地势起伏大。而古人们都喜欢依水而居和居住在平原地带,所以在整个黄土高原里的很多盆地里,就形成一个又一个单独的势力,相互之间不能轻易的消灭对方,不像那种较大块的平原如关中平原,所以晋国地形很具有分裂的潜质。那么光势力单独被分散就会导致国内上卿势力的强大吗,其实不然,也因晋国争霸之处发生的一件事情:骊姬之乱。

  事件还得从骊姬的丈夫也就是晋献公说起,他一共娶了六个妻子,生了五个儿子,齐姜生了太子 申生,戎国大戎狐姬生了重耳,她妹妹小戎子生了夷吾,骊戎族人许配了骊姬给晋献公,她生了奚齐,她陪嫁妹妹生了卓子。骊姬受到晋献公的宠爱,她希望立奚齐为太子,让他继承君位。她贿赂晋献公宠信的2个上卿,使他们说服献公让申生、重耳和夷吾离开京城。那两个大夫对献公说戎族人和狄族人经常侵犯晋国,需要派长子捍卫领土,使戎狄再也不敢侵犯国家。后来又诬陷太子,以太子的名义送了下毒的肉给晋献公吃,好在晋献公命大,自己没吃,给狗吃了,发现狗被毒死了,就怀疑是天子想下毒篡位,导致太子被杀,接着又陷害太子的弟弟重耳和夷吾。

  最主要的是几年之后,重耳在秦穆公支持下回国登上君主之位后,开始大杀公室成员。.在晋文公即位后,晋国国内实际上已经没有近枝亲族存在,晋国也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并成为定制,史称“晋无公族”。这个措施虽然在当时起到了稳固内部的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纷纷裂变,晋国因为公室的人员和力量极其单薄,不得不大量起用异姓大臣辅佐朝政,这虽然使得新生的晋国充满活力,但也让各个卿大夫实力不断做大。

  其实本人认为就算晋国不设公子,公孙为贵族,去重用异性大臣,也不会使得晋国2百年后被三家上卿瓜分了呀。这里面还有一个隐藏的重要因素——礼法。我们知道周朝创建初始就是讲究礼法制度的,还是周天子本身的辐射力下降,各位诸侯王早已把周天子当成认自己身份地位的摆设而已了。像一千多年以后的宋朝岳飞,本着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礼法,宁可一去不复回,也不肯叛乱保命。三家上卿不仅瓜分了晋国公有的土地、人口、财产,完事后将晋侯驱逐了,连一席安身之地都没留,多年以后,末任晋侯晋静公被杀,晋国彻底灭亡了。

  史学家大多都把三家分晋当做是春秋与战国的划分界线,这里面也是礼法被彻底打破的开始,当时在这之前的春秋时期,礼法基本也是摆件,看看而已,但是大家多少还是会有顾虑的,所以春秋时间最流行的不是吞并小国,而是收小弟,认大哥,称霸中原。只有晋国被自己手下的大臣瓜分后,才掀起了一阵吞并狂潮,这也是我个人认为三家分晋为啥是区分春秋和战国的划线。

  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现实体味下还是很有意义的,再强大的国家,在没有礼法的束缚下,终究是一盘散沙。可以看出现实社会中,也要遵从“礼”与“仁”道德,才能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