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如何张献忠和李自成联手的 中国又会是什么样的

日期:2023-10-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张献忠与李自成联合会怎么样,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常言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纵观我国历史长河,每一个朝代好像都会经历萌芽、发展、全盛,直至最终的衰亡,这样的四个阶段。一个国家兴盛的时候,自然四海臣服,万众归心。但是,由盛到衰既是大自然的法则,也是任何一种事物都无法逃避的自然规律。

  当一个国家渐渐走向衰亡之时,曾经欣欣向荣的局面,也自然会随之倾覆。如果,你对历史稍微有那么几分了解的话,你会发现当一个王朝到了末期的时候,往往生活最苦的就是那些普通民众。今天,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来说一说,大明王朝末期的那些事。

  相传,明朝末年一些个皇帝昏庸无能,只知道沉迷于纵情享乐。都知道,一旦一个国家的最高首脑,失去了自己统御治下的能力,那么,他手下的官员,自然是怎么放肆怎么来。而那些官员,为了维护自身,以及其背后家族的势力,自然会大力排除异己

  心思都放在党派斗争之上了,那么,他们自然也就不可能有余力去为百姓申冤做主和谋福址了。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那就是:朝廷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他们贪污的钱,从哪里来呢?自然是搜刮百姓的血汗。从中央到地方一层一层盘剥下来,百姓的生活,当然过得是苦不堪言

  但是,正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既然说到这,我们自然就得说一说,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了。在我国历史上,虽然,时不时就会爆发那么几场,农民为了反抗官府压迫,而引发的起义运动。但是,他们大多都是小打小闹,并不足以对国家造成什么严重性影响,更不能让朝廷伤筋动骨

  毕竟,如果不是实在被逼的走投无路,谁不愿意过安安稳稳的日子。大概没有人天生喜欢战争,更没有多少人愿意以自己和家人的性命为代价,去获取一个未知的结果。

  但是,发生在明朝末年的这场农民起义运动,却和以往发生的有很大不同。对于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运动,想必大家都有所耳闻。

  相传,明朝末年朝廷昏庸无能,官场腐败盛行,百姓的日子过得是苦不堪言。而努尔哈赤建立了后金王朝,又盘踞东北对大明王朝虎视眈眈。内忧未平外乱又起,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大明王朝的覆灭好像早已经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实,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罢了。

  生逢乱世,对于那些一心只想过安逸生活的人来说,自然是一场灾难。而这样混乱的时局,对于那些有野心有抱负的人来说,却恰恰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有的人天生就具备冒险精神,他们可以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抛头颅,洒热血,不惧牺牲。

  而明朝末年,就出现过许许多多这样的人物,他们一直坚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他们心中,一直有这样一个信念,那就是:既然朝廷给不了百姓安稳富裕的生活,那么,我们何不将其推翻,重新建立一个更好的王朝呢?

  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这样的想法未免太过天真,太过幼稚,太过理想化,毕竟,无论是想要推翻一个王朝,还是想要重新建立一个王朝,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但是,事在人为,总有那么一些人是不但敢想,还敢于付诸实际行动的。

  明末的那些农民起义将领,恰恰就是这么一群人。或许,他们想要推翻明朝统治的动机,并不纯粹是为了让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更甚者,他们更多的人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和让自己获得的荣华富贵。更或许从某种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甚至都不算好人,毕竟“一蒋功成万骨枯”的事情,并不少见。

  但是,就个人而言,依旧还是非常佩服他们的勇气和胆量。毕竟,改朝换代的雄心壮志,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因为,有的人即使有了这样的决心,他们也并不敢于付出自己的实际行动。所以,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说,这些起义将领的勇气都是值得世人佩服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对明朝两个比较著名的农民起义将领的看法。

  他们分别是:张献忠和李自成。

  人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生物,我们生活在这个社会中,总是离不开“合作”两个字,往往许多合作,能够让我们所做的事情,事半功倍。而且,如果大家注意观察的话,你们会发现那些具备合作精神的人,在做某件事时,通常更容易获得成功。即使是我们古代许多著名的格言中,也提到了合作的重要性。

  从古至今,人们通过合作取得成功的事例数不胜数,在此不一一列举。要说这陕西,还真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两位将领都是陕西人,一人家在陕西定边,另一人出生于陕西米脂。说来也是缘分,两人不仅是老乡,而且,连年龄都差不多。

  年龄相仿的两人,一起参加了农民起义,而且,还都颇有几分势力。在正常情况下,这样的两个人,应该惺惺相惜才对,可是,事实却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美好。

  张献忠的起义军队是他自己组织起来的,换句话说,他算得上是白手起家。并且,由于此人不但读过书,还曾经当过几年兵,受过军事性训练,因此,他也算得上是能文能武。在他的带领之下,他的部队很快就壮大到了几万人。几万人的队伍,在当时来看,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

  并且,在他的精心训练之下,他手下队伍的战斗力,也非常的强。这样一支能力出众的队伍,自然很受各方及将领的欣赏。且张献忠心里也非常的明白,虽然,自己手下的队伍战斗力不错,但是,如果仅仅只是依靠自己手上这几万人的话,是干不成什么大事的。

  因此,最终他选择了加入高迎祥手下的起义联军。

  而李自成,刚好是高迎祥的外甥,此时的他,一直在舅舅的麾下效力。由于能力出众,他也颇受舅父的赏识,联军建立之后,两人便成了同事。能力相差不大的人在一起共事,自然免不了摩擦。但是,在高迎祥的领导下,两人虽然偶有摩擦,却合作得一直还算不错。

  一路上,他们的军队势如破竹,很快就从陕西、山西攻打到了河南。之后,他们又提出了“分兵定向,四路攻占”的作战方针。在此作战方略的指导下,他们一路向东前进,将明朝的防守军队打得溃败而逃。就这样,他们的队伍一直攻打到了太祖皇帝的老家安徽,并掘其祖坟。

  想必,大家都知道,古人是非常迷信的。祖宗坟地的风水,关乎着后代子孙的命运,他们的这一举动,相当于一举毁掉了大明王朝的根基与气运。如果,他们能够保持这种态势,一直进行下去的话,那么,他们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政权,也并非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事情永远不会按照我们预想的方向,一成不变的发展下去,事实上,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在一次战役中,高迎祥不慎被明朝军队俘虏了。主将被俘,军队的凝聚力和士气,自然会受到影响。为了尽早稳定军心,作为外甥的李自成,顺理成章地被推上了主帅的位置。

  原本的同僚,突然成了自己的上级,往后自己的行动,将处处受其肘制。而心高气傲的张献忠,自然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于是,两人决定就此分道扬镳,往后二人各自带着自己手下的军队,攻打天下。由此看来,不得不说这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明智的决定。

  之后,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并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从而获得广大农民支持,队伍发展很快,最后攻入北京灭了明。而张献忠在崇祯16年据武昌、克长沙,宣布免征三年钱粮,也获得很多农民的更从,队伍发展也很多,后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权。

  即便是拥有如此成就,曾经的强强联合一下子被拆散了,这不是等着让别人逐一击破吗?

  或许是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太过有信心,不曾预料过这样的结果。又或许二人都有自己的骄傲,即使早已预料到之后的结果,却也不愿再勉强进行合作。

  而事实,也与推测的完全相符,在接下来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两人的起义行动,均先后遭遇到了很大的失败。虽然,在之后的岁月中,他们各自凭借自己的本事,扭转了颓势。但是,散伙之后的两人,还是没能避免被人逐一击破的命运。

  曾经手握数十万大军的两人,之所以会败得这么惨烈,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他们对彼此不够信任。倘若,他们能够放下对彼此的成见,通力合作。当一方遭遇困境的时候,另一方进行及时援助,那么,二人未尝不能共同坐拥天下。即使他们不愿意共同分享胜利果实,那他们也可以先行合作,待取得成功之后,两人再来一较高下。如此,他们的结果或许也会好很多,可惜,这些都只不过是设想罢了。

  他们都太过相信自己,也都忽略了“合作”的重要性。

  参考资料:

  【《明史·卷三百九·李自成传》、《明史·张献忠传》、《明末农民战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