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刘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刘瑾被杀的原因,表明上看是因为他贪污腐败、陷害忠良、祸乱朝政,最后连他自己手下的太监们都看不过去,于是和大臣联合举报,迫使明武宗对他进行抄家。
结果,在抄家的过程中,官员们在刘瑾经常用的扇子中也发现了两把匕首,因为之前早已有官员向明武宗举报刘瑾意图谋反,明武宗本来不信,但他看到这两把匕首后,终于相信刘瑾意图谋杀自己,于是下诏将刘瑾凌迟处死。
从这层意义上看,刘瑾被杀完全是咎由自取,总而言之,祸国殃民的邪恶太监被正义之士们联合打到。但其实呢,刘瑾真正被杀的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张居正的结局有些类似,都是因为改革得罪了既得利益者,从而遭到他们的联合反扑。
只不过,大家对张居正改革都是耳熟能详,但刘瑾的改革,恐怕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当然,很多人也不相信一个邪恶的太监竟然会改革。毕竟,在大多数人的脑海中,刘瑾就是个无恶不作的大太监。
但其实,这不过是典型的政治抹黑而已。事实上,如果张居正不是后来被平反,他在史书上的名声,恐怕比刘瑾也好不到那里去!
当时,在明武宗上台后,大明帝国的财政就已经开始出现危机,明武宗希望通过改革来缓解这种危机。那么,如何改革呢?明武宗把目光抛向了军屯。之所以要选择军屯,这个还要从朱元璋制定的政策开始说起。
当年朱元璋在建国后,为避免增加百姓负担,就专门由国家出面开垦出0.89亿亩耕地,专门用来保障军队支出,这笔收入没有走国家赋税系统,而是直接用于军事系统。
换句话说,朱元璋时期的军队花费,并不是从老百姓头上征收赋税,而是这0.89亿亩耕地来供养。 再通俗点解释,这0.89亿亩耕地意味着100万的士兵,每个士兵可以分得89亩土地。
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当兵,政府就会给他89亩耕地,同时还会免除这个士兵家里人的所有徭役。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就相当于用89亩耕地的使用权,换一个稳定的兵役。
也就是说,如果某个家庭想得到政府的这89亩耕地,并且全家免服徭役,那这个家庭就必须给政府提供一个士兵,并负责这个士兵的所有开销。
在这种背景下,大明帝国军队的花费,相当于都是由军人们自己买单,不需要国家专门拿钱,也正因为此,朱元璋才敢骄傲地宣称:“朕养兵百万,不耗国家一粒米。”
但随着时间流逝,尤其是长时间的和平,这0.89亿亩军屯资产开始大规模流失。
因为,在太平年代,军队就是个数字,没有人会仔细核查。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打起这笔军屯的主意。比如,将领们会通过挂空额来侵吞土地,士兵会花钱找些老弱病残来冒领土地。
这样久而久之,这笔庞大的军屯资产,就逐渐变成将领们、或者地方官员、乡绅、甚至一些有关系士兵们的私人田地。
等到明武宗继位后,他开始发现这个问题,所以他一方面亲自到前线作战,甚至还封自己为大将军,目的就是为摸清军队的实际状况。另一方面,他开始重用宦官,并以刘瑾作为主导,进行改革,重新丈量军屯这笔资产。
虽然,刘瑾的改革对于国家和百姓来说,是一件好事,问题是,对于官员和将领们,尤其是获利的军人集团来说,那可就是赤裸裸的剥夺他们的既得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兵部和边防将领纷纷上书皇帝,说刘瑾滥用职权,借丈量土地公然向边关将领索贿,并以此排除异己。
当然,这个说法究竟是真是假,其实很难分辨清楚。因为刘瑾虽然不是好人,问题是,那些骄兵悍将们,恐怕也不是好东西。换句话说,刘瑾自然会有徇私舞弊的嫌疑,但要说他完全由着性子乱搞,那显然也是把政治当童话,所以明武宗对此也就懒得理会。
后来,随着刘瑾改革的深入,所触动到的利益集团越来越多,尤其是军人集团的利益严重受损,于是他们直接怂恿安化王发动叛乱。
虽然这场叛乱被被明武宗平定,但明武宗也明白,再这样搞下去,军人集团很有可能集体失控。因为,领衔平定叛乱的统帅杨一清和监军张永此时也都纷纷上书武宗,要求惩治刘瑾。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明武宗再一意孤行进行改革,局势很可能彻底失控。所以他只好将刘瑾给抛出去,总而言之,一切都是刘瑾的错,我都是受了他蒙蔽,最终刘瑾被凌迟处死,而刘瑾的变法自然也都被全部废除。
再后来,明朝再也没有人敢对军方集团进行改革,即便强如张居正,也只敢对地主乡绅阶层开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