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3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靖皇帝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嘉靖皇帝继位后一直不上朝,虽然修仙炼丹是其一原因,还有就是上朝会受朝上文官的集体挟制,所以嘉靖不懈余力的对文官集团进行打压,还发明了廷仗,甚至出现了一次廷仗百于名官员的奇观,而后频繁更换内阁首辅,并制造派别摩擦,将权利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再加上嘉靖是一位比较有能力的皇帝,政务处理起来就更加得心应手,不至于扯皮不就。再加上明朝中期土地兼并还没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所以嘉靖当政期间没有比较大的事出现。
但,几十年的不上朝,并制造派系斗争,给明王朝造成了一定伤害,开了一个不好的头,并使文官集团与皇权关系的裂痕,在李自成攻破北京之际,众文官还在想着自己的利益。天作孽犹可活,人作孽不可活!
资治通鉴以三家分晋为起始,这是作者提醒皇权傍落的危险。一般认为,皇帝位居九五至尊,威权无边,挑战皇帝,如蚍蜉撼树,自寻死路。但事实并非如此,作为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权力时常受到方方面面的觊觎与挑战。其中皇权与臣权的“角力”最为经常与激烈。
综观中国历史,臣权坐大,皇权衰微,最终导致王朝倾覆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几乎所有封建王朝都经历过皇权与臣权的珠死较量。但唯独明朝是个例外。有明一代,文官制度日臻完善,能臣干吏层出不穷,但无论是政债显赫的治国贤相,或是乱政祸国的权贵巨奸,面对皇权,只有臣服和膜拜。有专家称,明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发展最成熟、最完善的时期,尤其表现为皇权的稳固。那么嘉靖皇帝数十年不上朝,国家没有出现大的动乱,皇权稳固是根本原因。除此,还有三条:
第一,嘉靖不上朝,并非嘉靖不理政。其实嘉靖算是一个比较聪明、勤勉的皇帝,政务能力也很强,作为一个庞大帝国的最高领导,面对纷繁复杂的朝政事务,嘉靖能够把控大局,明辩主次,洞察原委,处置得体,不懒政,不昏聩,善权谋,能决断,刚德克就,对朝臣的管控也很有效。这些都是确保朝政稳定的基础。朝中稳固,天下就太平,此乃顺理成章。
第二,成熟有效的政务运行机制使得皇帝不需事必亲躬。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废除了丞相制,皇帝亲理朝政。朱棣登基后,成立内阁,由内阁大学士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至嘉靖朝,内阁已跃居六部之上,权力极大。与六部不同,内阁有权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实际上就是代替皇帝下达旨意。为了制衡内阁的票拟权,明朝规定,内阁的票拟必须由司礼监秉笔太监根据皇帝旨意''批红“,掌印太监依据皇帝指令加盖皇帝印章之后方可有效。内外制衡,既防止皇权傍落,又可使皇帝能从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抓大放小,从容理政,工作效率大为提高。
第三,严格的监察制度,使得各级官员不敢懒政乱政。明朝文官集团有一个特殊的群体:言官。主要由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组成,大部分品秩不高,但政治地位极高。因为,从朱元璋开始,明朝便从制度上赋予了言官广泛而重大的职权,如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等,大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衙门、从皇帝到百官、从国家大事到社会生活,都在言官的监察和言事范围之内。所以,明代言官身份独特,职权特殊,对明代的政治运作具有很大的威慑和督导作用。由于监管到位,国家机器有效运转,朝政管理基本可以做到“领导在和领导不在一个样''。
中国上千年发展,君权和相权如何维护国家正常运作已经很周密了,何况明朝君权又得到加强,不会出现权相凌驾君权,再加上明朝皇帝都是科班出身,正儿八经培养做皇帝的,只有崇祯这傻子悟性不行,早期被大臣忽悠,又有天灾和外寇,等领悟了明朝也没了,至于清朝相权基本沦为皇帝的奴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