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4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改变历史的民谣,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元顺帝执政时期,元朝政治黑暗,吏治腐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广大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婢。官府横征暴敛,盘剥百姓,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了20倍。丞相脱脱施行的变钞法,导致物价飞涨,经济凋敝。加上天灾不断,黄河水患频发,百姓流离失所,境遇悲惨,出现了“死者已满路,生者与鬼邻”的惨景。反抗的烈火在百姓心中燃起,只差一根导火索,就能蔓延成燎原之势。
“独眼石人”被挖出
这跟导火索不久就来了。公元1351年初,元廷派工部尚书贾鲁征发15万河工治理黄河,河工劳动强度很大,而一些官员却克扣他们的伙食钱,河工们忍饥受冻,群情激愤。北方白莲教首领韩山童、刘福通等人抓住这一时机,大力宣传“弥勒下生”“明王出世”,世道将变,还到处散布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民谣,并暗地里凿了一个独眼石人,在背部刻上“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的字眼,埋在将要施工的河道上。独眼石人被挖出后,震动大河南北,百姓们都认为造反乃是天意。韩山童、刘福通趁势揭竿而起,于1351年5月在颍州境内正式宣布起义,起义军头缠红巾以做标志,所以自称红巾军。
红巾军起义
在韩山童、刘福通起义的带动下,北方各地贫苦百姓纷纷起义响应,芝麻李率领义军攻占徐州,王权攻占邓州、南阳,郭子兴攻占濠州(今安徽凤阳),他们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所以都属于北方红巾军系列。起义队伍发展很快,短短三个月时间,就发展到了10多万人。在北方红巾军起义如火如荼之际,南方也不甘示弱。同年8月,徐寿辉等人在蕲州起义,建立天完政权,孟海马在襄阳起义,他们也都打着红巾军的旗号,这样南北红巾军彼此呼应,起义烈火燃遍了大半个中国。
郭子兴
北方红巾军队伍里,韩山童、刘福通所部起义最早、实力最强、影响最大。韩山童起义不久被捕牺牲,刘福通成为起义军事实上的领袖,他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小明王,建立大宋政权。郭子兴以及后来承继他衣钵的朱元璋,表面上都听从大宋政权的号令。刘福通在1356年9月组织三路大军北伐,占领元上都,直逼元大都,给元朝统治者以沉重打击。但由于三路大军缺少配合,孤军深入,最终被元军各个击破,北伐失败,刘福通也在战斗中牺牲。这样,红巾军起义最早的发动者韩山童、刘福通先后牺牲,没有品尝到最后的胜利果实。
陈友谅
南北红巾军起义持续了10多年之久,历经大浪淘沙、分化整合,最后在江南地区汇集成了三大势力集团。第一个是陈友谅集团,他原是南方红巾军首领徐寿辉的手下,后来杀徐自立,建立大汉政权,占据了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全省以及安徽、浙江、福建的小部分地区,是后期反元割据势力中实力最强者;第二个是朱元璋集团,他原是北方红巾军首领郭子兴的部下,郭子兴死后,他成了郭部的首领,率部强行渡江南下,攻占集庆(今南京),把浙江中部、南部和江苏、安徽的一小部分纳入了势力范围。
朱元璋
第三个是张士诚集团,他最初率领18个盐丁起义,史称“十八条扁担起义”,先后攻占了泰州、高邮。元朝丞相脱脱率领百万大军围攻高邮,在即将破城之际,脱脱却被元廷阵前罢职,导致百万元军溃败,战争形势从此逆转,张士诚成为灭亡元朝的最大功臣。他随后向南发展,控制了江苏东部和浙江大部,以苏州为都城,自称吴王。
张士诚
以上三大势力集团都处于江南地区,笔者认为这是“避强击弱”战略原则的体现。因为蒙元人力有限、军力有限,在北方的统治力量强,在南方相对较弱,而且蒙古铁骑擅长陆战、野战,到了南方水乡难以施展,这恐怕也是北方红巾军遭遇失败,而南方红巾军蓬勃发展的一个因素。三大势力集团中,陈友谅军力最强,有水军60万,大型舰船无数;张士诚占据了江浙富裕地区,财力最雄厚;朱元璋是两头不沾,实力最弱,而且位置最差,处在陈友谅和张士诚的中间位置,最容易受到夹攻。
但最弱的笑到了最后。在元廷无暇无力顾及江南地区的情况下,三大势力集团进行了终极决战。朱元璋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经鄱阳湖大战,一举歼灭陈友谅水师主力,箭杀陈友谅。随后与首鼠两端、坐失良机的张士诚交手,几经鏖战,最终灭掉张士诚所部,擒获张士诚,张士诚上吊自尽,朱元璋完成了北伐前的力量整合。1367年,朱元璋命徐达、常遇春率军北伐,1368年建立大明,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朱元璋北伐
纵观此段历史,可以看出,元朝灭亡的直接源头在于红巾军起义,刘福通、徐寿辉、郭子兴等人的顽强奋战,严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力量,为朱元璋、陈友谅、张士诚等人的崛起创造了条件,也为后来朱元璋的北伐成功打下了基础。而红巾军起义的导火索就是那一句谚语、一座石人。“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这是一句改变历史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