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1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官渡之战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地区,准备一决雌雄。同年十月,一直处于劣势的曹操终于在乌巢之战中反败为胜,并一举歼灭了袁绍的精锐部队,最终帮助自己成功取得了官渡大捷。但有意思的是,后世不少学者总习惯将官渡之战的成果扩大,并普遍认为曹操取得官渡大捷,便是统一了北方地区。
可事实上,官渡之战是曹操至关重要的一战不假,但在这之后,袁绍集团的力量依然扎根在整个河北地区。建安七年(205年)五月,袁绍病死,其麾下力量分崩离析,袁氏几子各自为战。可即便如此,曹操依旧花费了七年多的时间,才逐渐扫清了余党。不仅如此,曹操还抽空狠狠打击了蠢蠢欲动的外族,并收降了黑山军张燕。直到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袁尚败北,逃到辽东地区,为辽东太守公孙康所杀,这才标志着曹操的北方再无后患。
如果按照时间顺序,曹操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再次击溃了袁绍。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袁绍在官渡之战大败以后,曾收拢残兵,并平定了冀州境内的叛乱。尽管袁绍在河北地区有着颇为雄厚的政治资本,但可惜的是,他再一次败在了曹操手中,最终忧愤而死。袁绍这一死,他麾下谋士之间的矛盾彻底上升到了明面。
据《三国志袁绍传》记载,审配、逢纪是一伙的,而郭图、辛评则是另一伙。按照惯例,众人原本想要将长子袁谭立为继承人,但审配等人与之不和,便动了手脚将袁绍幼子袁尚立为了继承人:“谭至,不得立,自号车骑将军。由是谭、尚有隙。”这样一来,原本雄踞中原四州的袁氏集团瞬间分为了两大派系。有意思的是,负责并州事宜的高干(袁绍外甥),竟然选择了两不相帮。
由于袁氏兄弟各自为战,曹操轻而易举击溃了袁绍留下来的布防,并顺利进入邺城,审配不愿投降,面北而死,时年建安九年(公元204年)。众所周知,邺城是冀州境内的核心要地,也是袁绍集团的大本营。曹操在进驻邺城之后,不仅收获了大批的钱粮,还在当地推行屯田政策,并逐渐取得了冀州百姓的效忠。不仅如此,时任并州刺史的高幹也率众投降。曹操不费一兵一卒,便取得了并州之地。不久之后,袁尚退出河北地区,投奔了时任幽州刺史的二哥袁熙。
而袁绍的长子袁谭,此时还依然坚持在青、冀二州。不过随着邺城沦陷,袁谭也最终迎来了末日。建安十年(公元205年),曹操发动南皮之战,并派遣曹纯带领虎豹骑精锐突袭袁谭老巢。在此之前,袁尚早已退出河北,而袁氏一族的盟友乌桓部落也被曹操派人击退。结局已经明了,袁谭在南皮之战中惨败,最终死于非命。而袁谭的败亡,也让曹操顺利得到了冀州。
从表面上来看,曹操取得冀州是非常顺利的。可在事实上,曹操发动南皮之战时,并没有多少把握。因为袁绍和曹操之前的差距,实在是太大了。不过曹操一直培养的私兵虎豹骑,却在这场战争中表现极为亮眼,这无疑给了曹操一个很大惊喜。因此不难发现,曹操在扫清袁氏余党的过程中,其实也是非常艰难的。《三国志武帝纪》载,同年四月,黑山军张燕见河北一统,只好率众投降了曹操。直到这一刻,曹操才真正意义上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
在整合了青州、冀州、并州的资源后,曹操又把目光放到了幽州。其实在曹操取得冀州以后,身在幽州的袁尚、袁熙便遭到了部下的反叛,只好无奈逃到了乌桓。而等到曹操率军来攻之时,已经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了。据《三国志刘表传》记载:“太祖攻柳城不下,图画形势,为难计策,不疑进十计,攻城即下也。”袁尚、袁熙兄弟俩和乌桓部族组成的联军,据柳城而守。由于柳城地势险要,曹操久攻不下,后来在神童周不疑的献策之下,才最终攻克了柳城。袁氏兄弟又逃到了辽东地区,打算和辽东太守公孙康联合。没想到的是,后者力图自保,最终将袁尚、袁熙杀死。
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二年,曹操花费了七年功夫,这才逐渐扫清了袁氏余党。因此官渡之战虽说是曹操雄起于中原的一个标志,但这并不代表曹操在官渡大捷之后,便直接统一了北方。在这七年里,曹操虽然裹挟着击败袁绍的气势, 但还是步履维艰,花费了很大功夫才占据了中原。
参考书籍:《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