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赵国主将如果换成李牧的话 最后的胜利者又会是谁

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长平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首先,要明确一点,秦军战斗力远强于赵军,因为秦国有军功奖励制度,赵国没有,所以秦国士兵相当于好好干,出成绩就能升职加薪,而赵军你好好干,出了成绩也是领导的功劳,和你没有多大关系,哪你为什么又拼命干活呢?利益的驱动力是巨大的。所以同样数量的秦军是远强于赵军的。还有一个最关键的是粮草淄重问题,秦国拥有四川盆地,汉中平原,关中平原三大粮仓,而且四川和汉中的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甚至是一年三熟,而且这三个地方很稳定,没有多少战乱,所以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粮。而反观赵国,领土都在山西北部、内蒙古、河北一带,没有大片平原,农作物基本都是一年一熟,而且许多人民是以游牧形式生活的。

  所以,从这点来说,赵国很难赢。其次,赵国最大的问题在于情报收集拉跨,秦国换将不知道可以理解,秦国增兵也毫无察觉,你真以为几十万部队是几十万个砖头,一车拉到前线的? 赵括就不提了,一路脑补对手,跑到前线连战场地形估计都没整明白,45万人能被55-60万围的结结实实的,属实鬼才。基于情报收集,以及之前几次碰撞下来的双方战力评估,重新规划需要的防守军队的数量,留下适当的冗余量,多余无关防守的部队就遣送回赵国节约开支。

  再者,白起要是比廉颇李牧高明很多的话,赵稷直接派他上把廉颇灭了不就没了吗?战争跟下棋一样,有劣势,均势,优势和胜势,没那么容易轻易取胜,除非对面这个棋手水平太差或误出昏招。平原君的那个判断没错:白起野战无敌,但要攻坚,廉颇守,就可以抵御了。上帝视角复盘:早期,直接让廉颇率40万大军把王龁逼退,说不定能小胜;中期,听虞卿的,玩合纵,说不定能和;末期,只能开辟第二战场,而不是纠结于长平,可能小输一把。赵国的国力的确比不上秦国,白起李牧算是实力相当的将领,这样的将领交战,高手过招毫厘之差都会左右战局,而这毫厘之差便是赵王和秦王造成的。

  参考历史上的长平之战,赵括被围,秦昭襄王立刻亲自挂帅征兵驰援长平。赵王,等着赵括自己突围,放着手下的廉颇不用。所以长平之战秦王和赵王就已经决定了战争的胜负,而赵括给了赵王一个痛快的,输就输的彻底点,一次输光了。看李牧什么时候接手的,如果前期刚拿上党时,就接手了,并且赵王也准备拼命,不是三心二意的何谈,邀约魏楚出兵,有赢得可能。到廉颇被杀六尉,破西大营时,基本没啥赢得可能性。外交上已经被赵王败光了,魏楚都被赵王反复涮的不轻,同时秦国也在公关。

  事实上,秦国赵国国力相差比较大,这个是大局。因此廉颇主守,而他也缺乏在关键时刻不顾一切力克秦国的胆色和勇气。但是至少不会被围歼。但是廉颇看不到或者意识不到的地方就是,赵国生产力不如秦国,因此拖下去拼经济,拼不过秦国的。所以最后赵王听信谗言换将,应该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通过加强防守和摈弃与之无关的额外开支,尽量让赵国的战争预算,补给成本接近甚至好于 秦国的战争预算,补给成本。毕竟,在那个年代,防守要比攻坚容易的多。

  换句话说,铁了心的防守,比进攻的成本也低了很多,再配合更加补给成本的差值。让赵国的战争预算约等于秦国的战争预算。那么大概率下来,双方会选择体面的和局。几十万大军吃粮食,但不会不劳作,长平到邯郸没多少天的路。两军对峙,随时可能发生战斗,不可能让部队士兵去轮耕。长平缺粮不是因为路线太远供给不到,而是赵国已经没有更多粮食去供应给部队。战国策和资治通鉴明确记载赵王向齐王借粮被拒,不过这个事史记没有记载,我个人还是倾向赵国肯定缺粮的。

  最后,如果李牧来长平之战,那么长平之战就是战国史上最精彩的巅峰大战,战国后期最强的两个国家以及战国后期最优秀的两个军事将领碰面。白起碰上李牧,即便胜利,也会比赢赵括付出的代价大得多。战争的结果很可能是秦军惨胜赵军惨败,但是秦国击败李牧但是无力进军,李牧野战输给白起然后据守故关。仍然保持着廉颇被撤换时的防线。秦赵和解以丹河为界,秦赵两国战后皆无力发动战争,都在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