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我是小编,说起高翥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宋·高翥·《清明日对酒》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首联一开头,便直接切入主题,描写的是清明里玩家万户都会做的事情——祭祖、扫墓。
一句写物景,一句写人景,用一句歌词形容第一句最为贴切:
“南山南,北丘北,南山多墓碑”
墓园多墓地,本是正常的事情,在清明这一天看见这样的场景,仍然会悲从中来。
“各纷纷”一词,将人们的悲伤描绘,人人都默默不语,都只是埋头各自理一理坟墓,烧上点纸钱,送去些祭品,各家有各家的伤心事,无需多言,自己的苦痛只有自己才能理解。
这静默无声的场景,将清明时节扫墓凝重的气氛刻画得淋漓尽致。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一句化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庄周化蝶、一个是杜鹃啼血。
如果不联系典故,可能看到的只是诗句的表面,似乎只是简单的在描绘纸钱四散的场景,纸钱幻化成灰,漫天飘洒,如同白色的蝴蝶;人们留下的血与泪,如同雪红的杜鹃。
仔细一想,“蝴蝶”实际上正是沟通人间与地下的信物,人们通过这些“蝴蝶”将自己的思念传达。
提及杜鹃啼血、庄周梦蝶两个传说,相信很多人会想起“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一句。
哀痛之极、沉痛之极。
日薄西山,祭祀的人们纷纷散去,只留下长眠的人,想到这里,诗人的悲凉之感一下子油然而生。
于是他猛然忆其关于狐狸的传说,古人有道,狐狸夜晚喜爱栖于墓地,因而作者便安慰自己,自己虽然归家了,但仍有自然界的生灵与地下寂寞的人相伴,因此便有了“日落狐狸眠冢上”之句。
从墓地回来,心上的阴霾依旧挥之不去,进了家门口,恍若隔世。
眼前纯真的孩子们完全不知晓人世的痛苦,从未尝过生死离别,还在亮起的灯面前嬉笑打闹。
望着还未长大的孩子们,在看看自己已经步入中年,头上有了不少银丝,肚里存的是半生的愁苦,顿时百感交集、五味陈杂。
“夜归儿女笑灯前”一句,虽然只是在描绘孩子们玩乐的场景,但是与前面的场景一比对,我们不难觉察出作者内心的落寞与悲凉。
唉,可是想这么多又有什么用呢,人生本就如此。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一定都会经历的过程啊。
那就借着眼前的酒好好的喝个够吧,将痛苦都留在今天,明天就要重振鼓旗,好好生活了。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之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诗人面对悲伤的自我慰藉,体现出当时士大夫常见的处世心态,人生苦短,须及时行乐。
在清明节饮酒作乐,这一行为看起来违背了当时的伦理道德,但是仔细一品,这当中显然是“苦”多于“乐”的,正是因为内心过于苦涩,沉郁至极,才想要用“行乐”来安慰自己,看到生活的曙光。
最后一句,大概就是在鼓励自己早日恢复乐观的心态吧。
世事无常,人生海海,这世间为人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在看清生活的本质之后,还依然热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