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衙役押送囚犯来回几千里 他们为什么会抢着押送女囚犯

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古代衙役和女囚犯,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引子

  我国古代有很多刑罚,流放便是其中的一种。历史上有不少有名的人物被流放过,屈原就是其中的一位。楚顷襄王上位之后,依然没有停止对屈原的迫害,把屈原长期流放到了江南一带。在被流放的过程中,屈原在《离骚》中依然写出了:“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也?来,吾道夫先路!”这样的句子,字字赤诚,希望能帮助楚王,帮助他自己的国家。

  流放一词最初是来自于《尚书.虞书.舜典》中的记载:“流共工于幽州,放驩兜于崇山。”驩兜因为在舜面前举荐了共工,最终激怒了舜,被流放到了崇山。后来流放这一词,就用来比喻官员犯了错误,触了盛怒,最终被流放到一些非常偏远的地方。

  流放女犯人

  01

  很多人看来,流放只是换了一个更艰苦的地方生活,比死刑要好得多,其实不然。在流放的过程中,犯人们要带着很沉重的枷锁,一步步地走向自己被流放的地方,而被流放之地一般都是一些非常偏远荒僻的地方,这一走就要走好几个月。而且在流放的过程中,吃不饱穿不暖,还要受衙役们的催促鞭打,对意志是一种很大的考验。

  在流放之刑中,刑法的力度,可以从流放之地的远近看出来。流放的地方越远,表示刑法越重。被流放的人,要走上好几千里,能不能活着走到流放之地还是一回事,更别提再想回来了。所以很多被判流放的犯人,最后都选择了自己结束自己的生命,在流放之路上受折磨。

  02

  押送流放犯人,可以说也是一件苦差事。在流放的路上,他们也要跟着囚犯走这几千里路,而且吃住条件也不好。走到比较荒凉的地方时,基本可以用风餐露宿来形容。押送犯人也是有时间限制的,他们每天都要加紧赶路,一路上可以说是非常艰辛。

  但是有要流放的犯人时,特别其中有女犯人的时候,就算来回要走上几千里路,很多衙役还是都抢着要去押送,这是为何?

  第一个原因,就是在押送的过程中,衙役们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在衙门里干活的时候,衙役是有很多杂事要做的,而且还要看上边的眼色,过得还是比较压抑的。但是在押送的队伍中,他们就是最厉害的人,没有人能够管束他们。而且相对来说,在时间上也比较自由。每天要走多远,都是他们说了算。

  清代女囚犯

  第二个原因,就是押送犯人这个工作,是有补贴的。毕竟这是个苦差事,也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出差了。衙役的薪水并不高,有的还不如普通老百姓过得好。而且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衙役也是有油水可捞的。一般被流放的人,都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人,家底可以说还是非常殷实的。就算是被流放了,还是能拿出点钱来贿赂负责押送的衙役的。这样在流放途中,可以少受点皮肉折磨。

  如果被流放的犯人是女囚犯的话,一般这笔贿赂的数目会更大。

  毕竟女囚犯很多都是小姐身子,是真的经不得路上的这种折磨。所以很多女囚犯的家人都会给负责押送的衙役奉上一大笔贿赂金,有的时候,拿到这一笔钱,基本上后半辈子就无忧了。

  而且很多女囚犯都处于妙龄,也有过不少女囚犯和押送衙役生出情愫的事情。两个人在押送的过程中,互相吐露心事,最后暗生情愫,相约私奔,也是很正常的。这种事情并不少,而且最后大多也没有被追究。毕竟古代通信什么的都不发达,山高水远的,到哪去找呢?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押送犯人的过程中,还是可以看到不少景色的。押送犯人的过程中,很多都要走过大半个国家,路上能看到很多奇异的景色,也能看到不少奇人异事。押送一圈犯人回来,这些见识就是他们回去吹牛的资本。而且很多被流放的女犯人,家里都是视若珍宝的,不舍得让受一点苦。

  流放的清朝犯人

  在流放之前,家里会给被流放的女犯人准备不少东西。有的甚至还带上了很多下人,用来在流放途中继续伺候自己的主子。有的家里人还会给准备马车,在流放的过程中,衙役就可以和女囚犯同坐一辆马车了,少受了很多脚下之苦。怪不得听到有女囚犯流放的消息时,衙役们都这么积极了!

  结语

  古代的这些刑法还是有很多不合理之处,不过我们现在的法律已经很完备了。做了什么错事,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正因为现在有了合理完备的法律,我们现在才能看到这样国泰民安的景象。我们在生活中,还是要时刻遵守法律,当一个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参考资料:《离骚》《尚书.虞书.舜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