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才是三国最德才兼备的人刘备比不上他!

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谁才是三国最德才兼备的人?欢迎阅读哦~

  荀彧,名声极大、也极好。

  一部分人喜欢他往往是因为觉得,他是三国中最强大势力曹操一方的五大著名谋士之首,因此觉得他是最具智慧的人。还有一部分人喜欢他是因为他晚年反对曹操称王,维护倾颓汉室,甚至以身殉国

  但这两点都有问题,首先荀彧到底算不算个谋士?谋士顾名思义,面对战事有其谋,如郭嘉、程昱等都是这一行业的标志性人物。而翻看古书,荀彧终其一生从未向曹操提出过任何针对一件具体战事而提出谋划,就更不用说奇谋了。每次荀彧出场总是能够从国家的宏观发展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可谓运筹帷幄、国之栋梁,这也许就是战略与战术的区别吧。事实也是如此,每每曹操出征,身边带着的总是荀攸程昱他们,荀彧往往镇守曹操大本营,既能像曹仁一样看家护院,又能像萧何一样补给后方,因此说荀彧是个谋士未免有些屈才。

  第二点,荀彧去世原因至今都是个谜,不能因为舆论引导或是个人情感而妄加判断,在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出土之前,没有人能够下定论。可以确定的有两点:荀彧是否帮助过曹操?是的,而且是首功,可以说没有荀彧就没有后来成功的曹操,也没有后来国力最为强盛的魏;荀彧是否维护汉室?是的,作为东汉末年遗老遗少中的一员,他一生都将自己定位为大汉王朝的守护之臣。而且这两点并不矛盾,因为在荀彧眼里,乱世需要雄才大略的人来收拾局面,帮助曹操就是帮助汉室,今天有很多人说曹操是汉贼,但在当时,曹操任职时间最长一直是汉丞相的职位,而官职仅次于丞相的尚书令荀彧,首要工作自然是辅助曹操并直接向曹操负责。

  那么如此复杂的一个历史人物,我们到底该如何来评价他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8个字入手。

  清,荀彧一生清廉,虽不像魏三公之一的华歆那般艰苦朴素,但也未有贪污腐败的记录,更没有拉帮结派的污点,身居高位做到这一点以实属不易。

  秀,荀彧一生爱整洁,且文笔极好,在当时不仅仅是魏国,可以说是海内文人的榜样。

  通,文采好又有大智慧,天生的成分虽有,但大部分才华必定是由于博览群书的结果,荀彧留下了许多体现其广博见识的文章著作,如《散斋得宴乐议》、《田铸让官议》等。

  雅,三国之中以魏国最为人才济济,以曹操之爱才,朝堂之上自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同见解在所难免。而荀彧一向老成寡言,且在史书中很难找到他与人辩论的记载。也就是说他要么没想好,要么在听取别人好的见解,直到成竹在胸才会娓娓道来,等他提出见解往往也就拍板决定了,很难再加以推翻。

  居,前面说过曹操出征往往荀彧留守,作为国之梁柱,一个“居”字自然担得起。

  中,无论曹操是否有反意,按照汉末官仪礼制,皇帝之下是丞相,丞相之下文有尚书令、尚书郎,武有各类将军。担任尚书令10余年之久的荀彧素来有“荀令君”的雅称。但后世往往因曹操才是实际掌权人而把他看作是主公甚至君主,因此实际的百官居中者便是荀令君。

  持,虽是战乱年代、虽是军事优先,但任何国与国之间的对抗都是综合国力的对抗,无论是史书、名著、还是小说甚至电视剧,都因观众喜好而专注于表现那些做了就“立竿见影”的事件。战乱年代的高官往往也会多着眼于军事战争和尔虞我诈的计谋,但并不是说三国时期就不重视农业发展。特别是魏国,是三国中经济发展的最好的,而这种类似“总理”的角色,把持全国上下日常农业生产和商业活动的便是荀彧,这也是尚书台的主要职责所在。可以说是曹操手持利剑、荀彧手持钱粮。

  重,如果你看过三国志荀彧传或者在看老版三国演义的时候,认真听过荀彧所提出的一系列方案和谋略,你会发现三国之中极少有人能比他眼光更加宏观,从一开始提出迎奉天子到后来的“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均是从一方势力的长远发展和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角度出发而提出的。貌似平淡无奇,有人甚至觉得这种“大空话”谁都会说,但往往在战乱年代,很少有人能说得出。因为人的思维是会跟着所面对的现实困难而一一“应付”,错综复杂的三国,曹操和百官每日要面临的事情很多,你来我往、互相攻伐,使得大家都着眼于如何击退吴兵、如何南下吞荆之类的话题的时候,唯有荀彧稳稳当当看大局,并在恰当的时候给曹操指出来。

  历史上很多重要的人物都曾评价个荀彧,比如曹操说“吾之子房也”;曹植说他”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亵。”;司马懿说他“书传远事,吾自耳目所从闻见,逮百数十年间,贤才未有及荀令君者也。”;司马光评价荀彧“建安之初,四海荡覆,尺土一民,皆非汉有。荀彧佐魏武而兴之,举贤用能,训卒厉兵,决机发策,征伐四克,遂能以弱为强,化乱为治,十分天下而有其八,其功岂在管仲之后乎!”。诸如此类极高的评价,历朝历代的文人比比皆是,而我认为,咱们前面所提到的八个字,足以概括其人物形象,那就是:清秀通雅,居中持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