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庞统到底为蜀汉做了哪些贡献?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现代人看待历史一般有两种误区,一种人看到什么信什么,不分正史还是野史;第二种人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大家都说好的、热门的人物,他就会说不好,偏门的、对历史贡献小的人物,他就会为其平反,夸张冷门人物的重要性。比如诸葛亮,已经被民间弘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于是就有相当多的人开始贬低他,没错,演义的成分确实多,但是也不能矫枉过正,毕竟诸葛亮真的算是一位出色的内政方面的管理专家。而像郭嘉、庞统这样的人物,在当代网络上又被无限地拔高,本文就从正史角度客观的看待一下庞统的历史地位。
诸葛亮与庞统并称“卧龙凤雏”,在刘备帐下的官职也是相同的,都是军师中郎将。但是下场不同,凤雏早早去世、诸葛亮托孤护蜀。
原本庞统只是周瑜手下的一个功曹(就是个低级从事),本来二分天下的趋势因周瑜暴病而终结,当时庞统作为营中信使跑回东吴送丧,期间本来很平淡的一件事,却被史书写成表现其能力的时刻,而这种表现全都体现在清谈议论,没有一件实在玩意儿,也没有干过一件事。总结这一记载就是说,庞统临走的时候一群东吴名士来送他,庞统对他们一一评价一番,显得庞统智商很高,如此而已。我想说,评头论足谁都会,现代人叫他们“键盘侠”。
在东吴没混好于是去投靠刘备,刘备给了他个县令,他通过故意不理政务来提醒刘备自己是个大才,自己被委屈了。而刘备不吃这套直接将其免职,其实刘备做的也对,县令都干不好何谈干大事?再者如果人人都像你一样不从基层做起,老想着一步到位,那么对于那些一步一步苦熬苦夜干上来的人岂不太不公平?后来鲁肃写信给刘备说庞统不适合干这种小官,刘备依然不信。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刘备确实是个了不起的领导人才,“卧龙凤雏”的名号在他三顾茅庐之前便耳熟能详,但正等凤雏来到他面前,他却还是只相信事实,而不信传说。当初请卧龙也是经过长谈之后才决定重用的。直到诸葛亮也在刘备面前说庞统的好话,刘备才将信将疑,而且并没有直接提拔庞统,而是也把他叫来深入交流一番,发现确实有才干之后,才给他安排了个治种从事的官职,这个官职的意思就是——州牧的辅佐者。当时刘备是自领荆州牧,因此这虽然是集团中央官职中最低的,但起码进了“核心领导层”。
其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跟随刘备西入川蜀。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做自己的盟友,当然也是想拿刘备当枪使。刘备也认识到荆州经过曹操的南征之后,已经在人口上大大减少,很多土地要想恢复生产也需要几年时间,而且地理位置上处于曹操、孙权、刘璋的中间,无论谁打谁都得经过荆州,特别的尴尬和危险。庞统劝刘备拿下益州,而刘备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态度,并没有下太大决心。于是留下诸葛亮和关羽留守荆州,刘备带着庞统和其他将领西入益州。
他们并没有直接到达成都,而是在半路上就被刘璋前来迎接的人马截住了,表面上高洁远迎,实际上防范在心,刘璋设下酒宴跟刘备表明心意,意思就是你带来的这些军队的粮草我都包了,然后呢,你去给我打张鲁。刘璋就率人回了成都,刘备就暂且就近驻兵到了葭萌关。
刘备也不傻,他也不可能轻易被人当枪使,但是在葭萌关住了整整一年。你想想在那个兵荒马乱、天下大事瞬息万变的年代,在那里空耗一年也是挺无所事事的。住这一年刘备有两个考虑,一方面远离荆州战乱地,确保自身安全;第二只要他的兵马在这里一天,就可以无偿地享用刘璋的粮草,如果不打仗省吃俭用点,甚至还可以把省下来的一部分拨回给荆州的诸葛亮关羽。基本上可以算是借益州的国库,养荆州的兵马。而且刘备是非常想拿下成都的,但是苦于没有具体方案。
庞统给出了上中下三策,分别是:上策直取成都(看起来确实没有什么技术含量);在刘备驻地与成都之间有一关口被益州俩名将把手,中策就是假装自己想回荆州,请这两位名将前来赴死,然后再进军成都;下策是回荆州,以后慢慢再图益州(是不是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所谓上策就是进、下策就是退,只有中策还稍微涉及点智商,这种论述与人才辈出的三国同时代其他著名谋士,如荀彧、贾诩、程昱等实在无法相提并论。自然刘备选的是中策,一路直指成都进军非常顺利,但在包围雒城时,庞统率军攻城被箭射中去世,当时他只有36岁。
当时那个年代有不少人评论他有能力,可见他的能力必定是有的,如果他能多活几年,能跟随刘备在实战中得到更多的见识的话,或许日后是个大才。但其跟随刘备只献一计一策,且技术含量不算太高就匆匆离去了。没错,攻打成都、夺取益州奠定了刘备的蜀汉基础,对于三分天下有其一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这一策略早在隆中对时诸葛亮给规划好了的,何必凤雏来劝?也就是说历史上没干那么多出色的事,你想为他生硬的拔高都拔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