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戚家军”,最后怎么消失的

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戚家军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戚继光是我国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曾率领着“戚家军”多次重创倭寇,保障了大明沿海地区的安全,但是戚继光死后,这支功勋赫赫的铁军就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结局。

  《明史》对“戚家军”结局的记载很少,有记载的,也只是寥寥几笔提到“蓟镇兵变”,“戚家军”就是在这次兵变中被明朝官员剿杀掉的。士兵兵变被剿杀掉很正常,但是当我们翻阅《明史》《明实录》《朝鲜实录》等众多史料,了解“蓟镇兵变”的起因过程后,你就会明白这是一起肮脏的屠杀。

  一、戚家军的历史

  明朝时期,中国的海盗和日本的土豪浪人勾结在一起,在沿海从事走私、抢劫等活动,江、浙、闽一带的百姓商人深受其害,所以明朝派兵镇压他们,但是明朝的官军素质差,战斗力弱,他们扰民可以,但是抗击倭寇却显得有点乏力,倭寇越剿越多,他们的活动也越来越猖獗。

  明朝将领戚继光在对抗倭寇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决定组建一支更有战斗力的军队。戚继光先后到义乌招募了一批农民加入他的军队,并经过严格训练,使他们形成了很强的战斗力。这就是“戚家军”的雏形,因为“戚家军”中多为义乌人,所以也被称为“义乌军”。

  戚家军装备了神威将军炮、佛郎机炮、鸟铳、倭刀、铁甲等先进武器。同时,他们还根据和倭寇作战的特点,采用了合理的战术阵型,这让“戚家军”和倭寇作战中百战百胜,建立了赫赫功勋,也让倭寇对“戚家军”闻风丧胆。“戚家军”战斗力很强,功勋也很多,但戚继光死后,“戚家军”逐渐被边缘化。

  二、戚家军被剿杀

  “戚家军”是一支铁军,涌现出了不少优秀将领,如吴惟忠、陈大成、王如龙等,戚继光死后,他们的巅峰时刻不再了,但底子犹在,仍然是浙兵的重要力量。万历二十三年,“戚家军”(蓟三协南兵营)参加了万历朝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戚家军”表现很抢眼,吴惟忠率兵攻克了牡丹峰,“戚家军”攻克了平壤。朝鲜军民称赞“戚家军”是功劳最大的“明朝最强军队”。

  但是悲剧也在这支铁军身上发生了。万历二十三年十月二十日,刚打完万历朝鲜战争第一阶段的“戚家军”(蓟三协南兵营)回到驻地后,由于朝廷答应他们的钱粮和赏赐没有兑现,愤怒的士兵去找将士讨要说法,但是蓟镇总兵王保对他们耍了花招,他将“戚家军”骗到了演武场。

  然后他让手下的士兵,对这群手无寸铁的人展开了杀戮。《朝鲜实录》和《明实录》记载,三千三百多人被杀,幸存者被“军法从事”或“发回原籍”。大名鼎鼎的“戚家军”就这样谢幕了。

  明朝将此次事件定性为“蓟镇兵变”,锅让“戚家军”背上了。或许是事件背后有太多肮脏和罪恶,明史都不愿过多提及。

  三、“戚家军”悲剧的深层原因

  张居正去世后,“戚家军”在明朝就已经被边缘化了,成了典型的“没娘的孩子”,经常遭受欺负,戚继光苦心打造的蓟镇七大车营,也被明朝裁撤了,只剩几千人后,他们在战场上的功劳,还经常被别人抢去,钱粮还被别人肆意克扣,这让他们“既流血又流泪”,激化了士兵的不满之情。

  他们向将领讨要他们应得的钱粮时,发生了“蓟镇兵变”,“戚家军”剩余的几千人大部分被自己人杀害。不过这件事远远不像表面看起来这么简单,深层次原因是大明荒唐的国防观念导致的。

  张居正留给了万历一笔丰厚的遗产,除了大量的钱粮之外,还有焕然一新的大明军队,北方的边兵,东南的虎师,都是身经百战的精锐军队,靠着这些家底,万历打赢了“万历三大战役”,但是万历却不珍惜他们,他当皇帝时期,花钱如流水。同时,明军也成了官吏贪污的重灾区。

  万历和大明官吏不注重军队的装备和防务,很多的钱财都被他们挥霍掉了,所以大明出现了武备废弛的情况,大明强大的广州水师,在万历时期就被裁撤到不到一半的破船了,福建水师更是只剩850人,连保卫京师的京营战车营,也因战车多年废弛,变得朽坏不堪,失去了战斗力。

  军队的钱粮也被官吏、将领大肆贪污,导致士兵得不到他们应得的钱粮,军队的装备也不到位,所以万历时期兵变很常见,如“广东兵变”“杭州兵变”“云南兵变”等,从杀戮的人数来看,“蓟镇兵变”只死了几千人,与动辄杀戮过万的战斗相比,还只能算一件“小事”,所以史书都没有过多记录此事。

  大明官吏在辽东地区的横征暴敛,还引发了多次兵变,这也让北方的努尔哈赤趁机崛起,并在萨尔浒大战中,努尔哈赤击败了战败松弛,装备低劣和疏于训练,战斗素养不高的明军。这一战吹响了努尔哈赤和其子孙灭掉大明的号角,最终大明在多尔衮时期,被李自成和清军所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