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何袁绍留不住人才?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袁绍和曹操小时候是很好的玩伴,但是长大后却为了各自的雄伟霸业反目成仇,官渡之战后,袁绍兵败不久抑郁气愤而终。这时,刘备还是个小喽啰,而东吴的孙权虽然称霸江东,却实力也比不过曹操。因此,曹操在打败袁绍之后,成了北方甚至全国真正的霸主。而曹操的成功,可以说一定程度上也有袁绍的“贡献”,因为曹操阵营的三大重量级谋臣原来都在袁绍麾下。
那么,这三位重量级谋臣都是谁呢?他们为什么离开袁绍转投曹操,袁绍在用人之道、人才管理上究竟比曹操差在哪些地方呢?
我们先来说这三位重量级的谋臣。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事业的开拓,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成功,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曹操的麾下有三位重要谋士,一个被称为是有张良之才,一个是被曹操任命为军师,还有一个是官渡之战胜利的关键人物。而这三个人,原来都曾在袁绍麾下效命。
第一位人物就是荀彧。笔者一直认为,曹操能够统一北方,荀彧的功劳和贡献最大。然而荀彧开始的主公却是袁绍,只可惜荀彧是英才,袁绍却不是明主,在公元191年,荀彧离开,转投曹操。第二位就是郭嘉。郭嘉原来也是袁绍麾下的谋士,和荀彧一样,觉得袁绍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也愤然离开了。离开后,郭嘉闲居家中五六年,最后在荀彧的引荐下,也投靠了曹操。
曹操见到郭嘉后激动地说,这就是能帮我成就大业的人啊,而郭嘉也是感慨,终于遇到了自己可以效忠的明主。不过笔者还觉得,他们更应该感谢荀彧,让他们能够相遇相识。
第三位就是许攸。许攸和前两位有所不同,他是在官渡之战,袁绍和曹操已经成了不能共处的敌人时,才投靠曹操。他离开袁绍,其实更能说明袁绍在用人之道、人才管理上不如曹操。官渡之战,从军事实力上来说,袁绍是远在曹军之上的,而许攸的离开,也是导致官渡之战袁绍失败的重要一点。
那么,他们都因何离开袁绍,袁绍在用人之道、人才管理上究竟差在哪里呢?
第一,袁绍基业虽好,却缺乏开拓进取精神和战略眼光
在打败黄巾军,杀掉董卓后,东汉末年就开始出现了地方霸主割据称雄的局面。而袁绍,因为家族势力的缘故,成了当时声望最高的一支军事武装力量。那时的袁绍阵营,就好比现在的一个大型上市公司,新上市似乎前景无限好。于是吸引了不少的英才人士前去应聘。荀彧和郭嘉就是其中的两位。
但是这两位来到这个上市公司后,才发现,总裁袁绍没有投资眼光,经营业务没有发展前途,袁绍只顾得眼前的享乐,并没有那种开刀阔斧、开拓市场的英雄霸气。这两位英才觉得公司目前虽好,将来肯定没前途,自己才能也很难施展,于是都转投曹操的公司去了。
第二,袁绍不能提供与谋士才能相匹配的发展平台,未能做到人尽其才
荀彧和郭嘉都不是一般的人物,他们投靠袁绍,并不是仅仅追求物质名利,而更多的是想要在乱世之中施展才能抱负。古人读圣贤书,都是为了精忠报国。在东汉末年,两人有经纬之才,也是想寻找一位明主,施展才华,安邦定国,实现百姓安居乐业。
而曹操是位慧眼识人才的英雄,袁绍则是刚愎自用,经常听不进谋士们的谏言。如果说袁绍的公司是大型上市企业,那么在两人投靠曹操之前,曹操所在集团最多是个新三板上市公司,资产规模远不及袁绍。然而,却有一点吸引了这两个人,就是总裁曹操。曹操智慧过人,任人唯贤,又有着雄心抱负,何愁基业不做大,何愁自己才能无用武之地。
第三,袁绍优柔寡断,缺少独立辩识是非能力,容易“墙头草,随风倒”,缺乏果敢决断力
据《三国志》记载,在官渡之战中,田丰、沮授曾经多次向袁绍献计,只要袁绍肯采用任何一个,官渡之战的胜败就可能是另一番情况了。然而,袁绍却听信爱拍马屁、没有什么才能的郭图的建议,错失多次战机。许攸也是看到了这一点,在自己提出让袁绍抄小路去许县挟天子遭拒后,觉得袁绍错失太多机会,胜利已无望,就干脆也卷铺盖走人投靠了曹操。
相比于曹操,袁绍不是一个好老板,在人才管理上,他不能为员工提供合适的发展平台,同时,又没有自己的主见,爱听无能之辈(郭图)的甜言蜜语,却拒绝了有才之士(田丰、沮授)的谏言,失败也成了必然。
而从袁绍阵营走出的这三位谋士,却在曹营得到重用,并为曹操成就霸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可以说正是袁绍的不懂得惜才识人,才成就了曹操最终的成就和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