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对晋国掏心掏肺,为何晋国不帮他称霸中原

日期:2023-10-22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穆公为什么一直未能称霸中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秋时代,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即:自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这段历史时期,史称“春秋时期”。

  据说是由于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这期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又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

  可以说,在春秋时期,随着周天子威望的不断下降,群雄割据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

  在诸多势力中,有五个人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了群雄当中的领袖人物。他们接连威震一方,世人称其为“春秋五霸”。而名列其中的秦穆公,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物。后人评价起他来,虽然对他开疆拓土的功绩并不否认,却认为他只是统一了西北一带,而并没像齐桓公、楚庄王那样称霸了中原。

  秦穆公名气不显,固然有着这样或那样无法更改的原因。比如,在他起兵之前,中原一带已经被齐国、晋国、楚国瓜分地差不多了。身处西北一带的秦国,又一直被中原诸侯看作是夷狄。在这样的状况下,秦穆公想要在中原分一杯羹,是非常困难的。可是,难虽难,并不意味着秦穆公就一点机会也没有。

  称霸之路,又怎会是顺风顺水的呢?

  若是秦穆公谋略得当,战术高明的话,兴许还能杀出关中,挺进中原。可是,秦穆公的战略眼光实在是非常有限。在春秋五霸之中,他只是一个存在感颇弱的配角。秦穆公的失策之处,主要在于他的战略措施和战略目标不相匹配。按照他的想法,秦国应该向东扩张。而想要向东,就必须要过晋国这一关。因此,秦穆公诚恳地向晋国请求联姻,并不断地给晋国送去财物,想要让晋国成为自己有力的支持者。

  在秦穆公的努力下,秦国和晋国的关系逐渐好了起来。没过多久,晋国内部发生了骊姬之乱,晋国的太子被杀,整个国家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秦穆公趁机浑水摸鱼,凭借着晋国好友的身份,他堂而皇之地干预晋国的内政。之后,晋惠公、晋怀公、晋文公三个君主的接连登基,其实,都是秦穆公暗中操纵的结果。对于晋文公,秦穆公更是不留余力地大力笼络。

  甚至,为了扶持晋文公登基,他甚至公开动用军队助其夺权,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晋文公。在秦穆公看来,自己是晋国君主晋文公的岳父,还是他的恩人,晋文公必定会对自己言听计从。可是,秦穆公没有想到的是,晋文公登基之后一心想要问鼎中原,将秦国直接抛在了脑后。秦穆公费尽心机帮助晋国,反而成就了晋文公。

  秦惠公做梦也想要入主中原,可是,看着如日中天的晋国,看着踌躇满志的晋文公,他只能继续咬牙等待。晋文公去世后,迫不及待的秦穆公偷偷地越过晋国,然后,向郑国发动了突袭。郑国地处天下之中,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秦穆公此举,就是为了迅速占领郑国,然后,将此地作为自己入主中原的第一块根据地。但是,秦穆公偷袭郑国,事先并没有同晋国打招呼。

  他本以为晋国即便不帮助自己,也不会对自己的行为强加阻挠。不料,刚刚即位的晋襄公也是一个狠角色。他见秦穆公在前方与郑国激战正酣,于是,果断地出兵攻打。结果,秦穆公不但没有消灭郑国,反而被突然出现的晋兵杀的大败。无奈之下,秦穆公只得丢下三百辆战车,仓皇后撤。晋军在后面穷追不舍,接连俘虏了秦国的三位主将。而秦穆公引以为傲的“秦晋之好”,也在这场战役之后荡然无存

  看到晋襄公竟然如此行事,恼羞成怒的秦穆公决定给晋国一点颜色看看。他集结兵马,一次又一次地向晋国发动攻击。可是,晋襄公既然敢同秦国公开作对,就必然会有防范。果然,秦穆公屡战屡败,在彭衙之战中更是损失惨重,彻底失去了和晋国一较长短的实力。之后,秦穆公选择与楚国结盟,想要通过南北夹击的方式逼晋国就范。可是,在无利不起早的楚国面前,秦穆公还是难以实现自己称霸的梦想。

  说到底,不是秦穆公对晋国的恩惠不够,也不是晋国太过见利忘义,而是秦国和晋国之间存在着最根本的利益冲突。秦穆公想要称霸中原,就必须要度过黄河,向东进发;而晋国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将秦国彻底堵死在西北一带,万万不可让秦国的势力向中原渗透。可惜的是,秦穆公看不到这一点,只是一厢情愿地想要让晋国成为自己的跳板。

  最终,在这种战略措施错误的情况下,无论他对晋国付出了多少,无论他给予了晋国君主多少帮助,结果都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秦穆公墓,现今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文化路博物馆院内,东距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东湖古典园林仅数百米。秦穆公墓占地近十亩,仿古建式油漆彩绘大门,墓冢在院内中心部位,高出地面6米有余。大门前树有清代名流陕西巡抚毕沅篆写“秦穆公墓”四字的高大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