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在位期间胸怀壮志还勤勉政事 明朝为什么还是走向了灭亡

日期:2023-10-25来源:历史趣闻人气: 我来评论


  大家好,这里是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明朝崇祯皇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引言

  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朝代的更替已经是历史上司空见惯的事情,因此,每个朝代的最后一任皇帝,都被称为亡国之君,也永远地被历史铭记了下来。

  明朝作为历史上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历经了276年,16位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则是明朝16位皇帝中的最后一位,虽然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但是他却不是一个不务正业的皇帝,反而胸怀壮志,还勤勉政事,在《明史·本纪第二十四》中是这样评价崇祯皇帝的,“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也就是说崇祯在位10年,其中7年不近声色,勤劳执政,可以说是非常用功了,那么为什么最后还是没能挽救明朝呢?

  生不逢时的明君

  要知道,崇祯皇帝在位期间做过的最出名的事,就是铲除了以魏忠贤为党首的“阉党”。魏忠贤在明熹宗在位期间,深受明熹宗的宠信,还在朝堂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势力,几乎垄断了所有权力。

  崇祯皇帝一即位,给予了阉党最为致命的打击,魏忠贤顿时就处于一个孤立无援的境地。从崇祯皇帝处理阉党的手法来看,他是一个做事雷厉风行且果断的明君。不仅如此,他还为曾经被冤枉的官员平反,重新任用他们,也用自己的手法整顿了整个明朝。与前两朝比起来,崇祯皇帝在位时的朝堂明显要更加有了改观。

  但是,仅靠崇祯皇帝一个人的努力,根本无法挽救已经腐烂到根的明朝,他只是一个生不逢时的明君。明朝出现亡国迹象的时候,从万历皇帝在位期间就已经出现了,从万历皇帝以后,之后的几乎每一任皇帝几乎都没有做出什么挽回明朝势头的实事,反而是不断地怠政。因此,明朝的颓势是无法靠崇祯皇帝一个人倾覆的。

  内忧外患的局面

  除此以外,明朝当时正处于着内忧外患的状态,崇祯皇帝在处理内政的时候,还得要与关外的清朝和民间的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周旋,当时关外的清朝正处于不断上升、发展的状态,积弊非常深重的明朝根本无法与之匹敌,再加上李自成作为起义军的首领,领导的起义军凭借着对于明朝的失望的心情,势头更是越来越盛,因此明朝灭国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情。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不仅有着内忧外患,还发生了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的自然灾害。从1628年起,当时明朝的北方发生了大规模的旱灾,据《汉南续郡》记载,“崇祯元年,全陕天赤如血。五年大饥,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饥,八年九月西乡旱,略阳水涝,民舍全没。”,之后又发生饥荒、蝗灾这样的天然灾害。

  1640年,明朝更是爆发了烈性的传染病,由于当时的医疗水平有限,这场传染病的死亡率非常的高,“瘟疫传染,人死八九”,说的就是这场传染病的传染率有多高。这些自然灾害和瘟疫也是导致明朝灭国,李自成等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

  结语

  推翻明朝的李自成《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崇祯皇帝不算太糟),孤立而炀灶恒多(孤立于上,而受到奸臣的蒙蔽);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

  另外,崇祯帝的性格相当复杂,在去除魏忠贤时,崇祯表现得极为机智,但在处理袁崇焕一事,却又表现得相当愚蠢,《明史》说他:“性多疑而任察,好刚而尚气。任察则苛刻寡恩,尚气则急剧失措。”也就是说崇祯帝用人不彰、疑心过重、驭下太严,史称“崇祯五十相”(在位十七年,更换五十位内阁大学士、首辅),因此也加速了明王朝的覆亡。

  参考资料:《明史》、《汉南续郡》